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穿越到大唐靠美食出圈 > 第20章 第 20 章

第20章 第 2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伯华去房间换了一身干净衣裳,站在院里冲孙氏的房间说,“阿娘,王大娘那边糖葫芦卖完了,我去妹子家帮她拿货去了。”

“厨房里腌了几坛冬葅,你给她带坛过去。”孙氏的声音隔着厚厚的窗纸传出来。

张伯华应了一声,到厨房随意挑了个坛子。

这还是张伯华第一次来妹子家,走进巷口,只有一对老头在门口下棋,好奇的问了他一句就不管他了。

张华华家还算好找,他们成婚不久,大门是新漆的,一派崭新气象。

咚咚咚,张伯华拍了拍大门上的铜环。

“来了!”来福正在院子里晾果丹皮呢,听见敲门声过来开门。

“原来是三郎舅兄过来了。”来福把大门敞开,热情的将张伯华迎进去了。

郭三郎听见动静出来迎接,“伯华兄过来了?”

“王大娘那儿糖葫芦卖光了,我过来给她拿点过去。”张伯华打量了一下院落,院子打扫的挺干净的,院子一侧的架子上摆了一排一排的铁盘,看起来很有规模。

“福伯,你帮忙给王大娘送过去,我跟伯华兄说说话。”郭三郎邀请张伯华进屋。

正厅烧着泥炉,屋里很暖和,郭三郎给他倒了热茶。“妹妹不在家吗?”张伯华问。

“去满香楼了,满香楼从她这儿定了六十支糖葫芦,早晨送三十支,中午送三十支。”郭三郎有些无奈道,“我本不想让她操劳,但是她就是闲不住的性子。本以为就是小打小闹,没想到她做生意很有一套,通过兴茂牙行的牙人李文志,提前收购了很多山楂……”

“我妹妹从小就聪明,她不识字的时候就能帮阿爷算账了。”张伯华脸不红气不喘,说的煞有介事。

事实上,他脑子飞速运转,把张华华小时候用开元通宝数数,给编排了一下。谁让张华华是他亲妹子呢,滤镜厚点怎么了。

郭三郎不知道个中内情,此时被震住了“娘子小时候竟然就有如此天赋!”

“那是自然,就前几个月,我妹子凭借一个听来的方子,在李府赚了二十两银子呢,这钱可不是谁都敢拿的。当时得知满香楼那个厨子被别人抢走,那个管事脸色黑如锅底,二华二话没说就卷起袖子决定赚那十两银子……”

张伯华说的眉飞色舞,他们家经商多年,对时机的把握非常看重。张华华那次在李府的操作,彻底让张家人对她改观。

郭三郎从未听张华华提起过这件事,本来想要张家人阻止妻子经商,如今看来,张家只会支持她。

也罢,就让她折腾吧,左右也不会影响自己什么,到时候他若有事,她有钱财傍身也好。

“听娘子说,舅兄对于解猪非常在行。”郭三郎转移话题,张华华有一次向他吹嘘张伯华的解猪手法,说他是庖丁再世,郭三郎对这个舅兄颇为好奇。

“只是练习多了,了解猪的结构而已,肉与肉并非随意排列,而是一片一片的包裹在骨头上的……这些肉都有不同的作用,所以肉的紧实、肥瘦也不同,吃起来味道也不一样。”

郭三郎若有所思,“一片一片?”

“对,比如说猪腿,”张伯华提起自己在行的事情就有些滔滔不绝,“皮下裹着一层脂肪,脂肪下是被几片肉包裹着的骨头,血管和筋脉穿插在肉里。这肉之所以一片一片的包裹住骨头,而不是一整个包住应该与更复杂的运动有关。”

……

“阿兄,你怎么来了。”张华华从西市回来,带回来两捆大葱。进屋发现自己阿兄竟然在这。还跟郭三郎聊得热火朝天,他俩有共同话题吗?

“王大娘那里的糖葫芦不到中午就卖完了,我这不过来给你卖货吗?我看你一天也给她送两趟得了。”张伯华对着张华华就没那么客气了。

“行啊,到时候我送过去,或者让福伯送过去。”张华华自然愿意,雀儿虽小也是口肉,总比她走街串巷卖的快。

“妹子,你这个糖葫芦真的赚钱吗?”张伯华有些好奇。

张华华给她算了一笔账,“山楂一斤能做四支糖葫芦,送去满香楼的一斤做三支,一斤山楂售价十文到十五文,山楂的成本才两文左右,糖浆、糯米纸、竹签、芝麻、柴火成本平摊下来成本也将近两文,一斤山楂能赚六到十一文。果丹皮更赚钱,它里面还掺水了,一斤山楂能出一斤半果丹皮,将近二十小块,刨除成本,一斤山楂能赚十五文左右。”

张伯华听完之后,“你这真是暴利呀!”

“还没算我和福伯两人的时间成本呢,我们俩做工也很累的。”

“谁家做工一天能赚几百钱!!”

确实,糖葫芦最火的时候,他们一天能做千支糖葫芦,再加上果丹皮的销售额,一天卖五贯钱不成问题。而现在竞争对手多了起来,他们一天也只有两贯多,其中一贯多是果丹皮订单。糖葫芦一天只能卖区区几百文。张华华心说

呃,她现在飘了,几百文竟然用区区来形容。

趁着现在天色还早,张伯华让张华华给他弄了一个稻草垛子,他也想去西市感受一下糖葫芦的行情。张华华乐的轻松,给他带好钱匣,保暖的手套、巾子就把人放出去了。

“这样使唤舅兄不太好吧。”

“无妨,我阿兄喜欢做生意。我也喜欢。三郎你就不要管了。”张华华把大门关上。

张华华让来福取了一罐鲻鱼,又切了一些果丹皮用牛皮纸包好,到时候让张伯华带回家。

然后就拎起大葱去厨房做菜去了。她今天打算做葱油饼。

葱油饼做法很简单,要点就是把握醒面的时机,还有舍得放油!

张华华自然舍得,为了吃口好的,她乐的折腾,将加油醒过的面剂子擀成饼,均匀的撒上盐、胡椒粉、做好的油酥、葱花卷起来,然后再擀成薄饼。

让福伯将新打的平底锅开锅,薄饼下锅。

“做法有点像羊楼子。”福伯看了半天得出结论。

张华华想了下,羊楼子?“嗯,有点异曲同工的感觉。”

没想到没放羊肉的‘羊楼子’香气这么霸道,热油滋啦将面饼煎熟,一股奇异的香味冲出窗户,将巷子里的人都勾的蠢蠢欲动。

柳家

“做的什么,好香啊!”,“阿娘,我想吃这个!”柳家几个小豆丁小狗一样到处嗅闻,绕着崔氏打转。

范家

“是隔壁的张小娘子做了什么吃食吧,我看她做的糖葫芦卖的挺好的,应该很会做饭。”戚氏跟范老说。

范老这会儿也有点馋了,“要不你拿些点心去隔壁走动一下,看看这是什么?”

戚氏也有些意动,但还是坚决的拒绝了,“亏你还是做过官的呢,年纪越大越没定性。”

——

第一张葱油饼出锅,张华华用刀将其切成小块,福伯不怕烫的尝了一口,眼睛都亮了,“酥-脆-香!太好吃了!”

他顾不得吃,用筷子划拉了一盘,给郭三郎送去。

张华华摇了摇头,轻轻咬了一口,炉火将薄饼考的酥脆,葱油的香被激发出来,胡椒配合盐让饼的味道有些微麻。这个味道久违了!

做葱油饼挺麻烦的,所以张华华一开始就准备了很多面粉,想多做一些,让张伯华带回去给家里人尝尝。

笃笃笃,大门被敲响。

张华华将铲子交给福伯,“应该是我阿兄回来了,我去开门。”

张华华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是邻居崔娘子,她身后还排列这四个小豆丁呢。

她把手里提着的两包点心递给张华华,“张小娘子,不好意思了,这几个孩子闻到你家的香味了,闹着要看看你们家做什么好吃的。”

看的出来崔娘子没啥不好意思的,她看起来比小孩还馋呢。张华华顺势道:“崔娘子,明年我打算在西市租赁个铺子,这是我新做的饼,我给你们拿两张你们尝尝鲜。”

“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嘴上说着不好意思,崔娘子的脚却实诚的跟进来了。

她有些好奇的打量院子里晒的一排排的果丹皮,身边归拢着四个豆丁,不让他们乱跑。

张华华取了两张葱油饼,切成几块,放在盛饼的筐子里让她带回去。

崔娘子热情不少,说了不少好话。张华华让她们别客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