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穿越到大唐靠美食出圈 > 第19章 第 19 章

第19章 第 1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吃完早饭,给王大娘送了一趟山楂葫芦。“二华,这糖葫芦生意真不错,刚过午就卖完了。”

“大娘,卖的好我下午再给您送一趟呀?”张华华清点了王大娘帮忙收的钱,又付了她二十个钱。

“过两天再说吧,万一今日来买饼的人不想天天吃糖葫芦呢。”这生意刚起来,王大娘拿不太准。

张华华自然不会强求,笑着点头同意。正好赶上胡麻饼出炉,她趁热买了十几张,拿回怀远坊当中午的午饭。

猪肉铺子开门晚一些,张华华也没过去打招呼,直接回怀远坊了。

——

中午,张华华如约来到“满香楼”,徐进宝笑着迎上前来,“姑娘,这边请!”

两人在桌椅坐定,掌柜也不绕弯子“张小娘子,您这福禄糖葫芦确实不错,我们满香楼也有意向给您合作,但我们要与众不同的产品。”

掌柜喝了口茶,继续说“比如您在外面卖一支五个山楂,我们要做六个的,而且都要大个头的优质山楂,糖浆要厚实,料加足。至于价格嘛,您原先卖三文钱一支,某可以给到你五文钱一支的价格。”

张华华惊讶,要不说人家能把满香楼做这么大呢,这小小的生意也能做高低来,“承蒙徐掌柜信任,这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知道您一天需要多少货?”

“六十支!”

张华华心里暗暗估算了一下,大概需要二十斤山楂,这比她预计的要少很多,不过利润也高了。张华华赶紧答应。“行,但是我的货只能供应到年前这十几天了。”

掌柜答应了,其实那天这小娘子走后,他就打听过山楂的行情,他们家有大厨,何必再去找这小娘子合作,没想到山楂竟然涨到五文,而且数量不多。

叹了口气,将这小娘子送出门。这小娘子运道还怪好,提前囤了这么些山楂。

张华华没有在西市乱晃,这几天她天天来已经逛够了。回去的路上遇见了阿爷,张华华有些惊讶,刚想上去打招呼,她那阿爷直挺挺的从她身边走过去,连瞄都没瞄她一眼。

都把手伸出来打算打招呼的张华华“……”

得,嫁出去的女儿几天就不认识了。

张华华把手缩回袖里,慢吞吞回家了。

刚进门就见来福在院子里处理昨天买回来的鱼。张华华看他将鱼用粗盐、香叶一层一层码在坛子里。旁边已经装满了几个坛子了。

“福伯,这是做什么?”

“娘子回来了,这鲻鱼可是好东西,肉质鲜嫩,咱们内地可不容易买的着,之前……呃……之前吃过,不易保存,还是用盐巴腌渍一下。”

“这鱼真有这么好吃?”她拿了一条认真观察了下,别说这鱼长得还挺标志的,鱼身秀丽波光粼粼,不像寻常海鱼长那么丑。

“娘子,您别污了衣裳,等晚上我下厨,给您做鲜鱼羹,您尝尝我的手艺,想当年……我也是做过厨子的人。”

“福伯,您做过厨子?”

福伯哈哈大笑“做过郭三郎的专属厨子。”

“……”

市场上确实少有这些海货,长安城百姓已经是相对富庶一些的了,但即便如此,原主吃过最好吃的东西也只是‘古楼子’,从穿越到成亲三个多月,她竟然没吃上几顿肉,天天黄粱饭、菜团子。

她今早翻看膳食录,终于把脑海中的食物对上号了,脑海中那羊肉卷就是古楼子,膳食录上的有它略显抽象的画像。

——

下午,郭三郎回来了。

张华华见郭三郎面色古怪,忍不住开口问。“怎么样,还顺利吗?”

“老师病了……”郭三郎属实是没想到,短短半个多月,他的恩师竟然病入膏肓。

“病了?”张华华好奇的问。

郭三郎点点头,“看了好多个大夫,都没看出是什么症状,吃了好些药。昨日崔公子带回来一个方士……说是染了‘虫’。”

福伯显然知道这虫病是怎么回事,大手一拍“哎呀!肯定是贪食生鱼脍!”

这下张华华也懂了,郭三郎他这老师不讲究,喜欢吃生鱼片,结果感染了寄生虫。被折磨的半死不活,还好裴公子带回来一个方士给看出来了。

“福伯,今晚可以不吃鱼羹吗?”张华华有些心理阴影。

“娘子,你放心好了,这鱼我熟悉的很……,不吃就不吃吧,改天再吃!”福伯被郭三郎瞥了一眼,弱弱转变口风。

张华华有些好笑,安慰道,“天冷,放的住,过几天大家忘得差不多了再吃。”

福伯应答一声,起身去厨房做晚饭去了。

“三郎,那个方士……是什么人呐。”张华华对这个方士有些好奇。

郭三郎却摇了摇头“裴二十七的友人,游方到此。我并未见过。”

张华华若有所思,她对唐朝的方士很好奇,若是能掌握唐朝的一些冶炼之术,再活用她现代人的知识,一定能提前发明出后世之物。要是能和这些人交流就好了。

“三郎,你跟裴二十七关系如何呀。”张华华好奇的问。

“还可以,裴二十七好结交好友,上到王公贵族下到浪子游人都是他的朋友。”

“三郎,能否替我留意一下这个方士,看看他有什么本事。”张华华决定直接跟他说,她实在太好奇了。

郭三郎一愣,“方士多修仙炼丹者,你怎么对他们好奇。”

“我前几天遇到一个游方术士,他说我的糖葫芦用的糖不好,我告诉他我用的都是优质的蔗糖浆,反复熬煮而成的。他却说有一种糖,质地如白雪,味甜如蜜,融化后晶莹剔透。”

张华华随口现编了一段经历,“三郎,要是我们能制做这种白糖,那我们就再也不害怕被人模仿了。你不知道,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福禄糖葫芦’的假招牌。”

郭三郎好看的眉头微蹙,“市面上不是已经快没有山楂了吗?就几天的生意,有必要这么折腾吗?”

“虽然没有山楂了,但我们可以做别的产品呀,我们用的蔗糖浆甜度不够,唐人对甜味的追求不止于此,如果能制作出高纯度的白糖,那我们只用在家数钱就行了。”张华华语气充满诱惑,她相信世界上没人可以放弃在手边的金钱。

郭三郎拉住张华华的手示意她坐旁边,“娘子何必这么辛苦,赚钱养家这种事还是让某来吧。”

张华华诧异的看了一眼郭三郎,她不知道郭三郎除了读书,还能从哪里拿钱。对于郭三郎说的:在家呆着,等着花钱这种事,听听就好,谁信谁是傻子。从别人手里拿钱那是得看人脸色的。而且她需要的金钱,郭三郎可给不了。她相信郭三郎说这句话是真诚的,但……人的心意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她张华华是绝不肯把希望放别人身上的。

张华华将另一只手覆在两人交握的手上,“三郎不必跟我见外,我已经寻好接下来的生意路子了。你就帮我留意一下那个方士嘛。”

郭三郎有些无奈,有些事一开始松口了,就要步步松口。如今——他真的要帮她结交那个方士吗?

——

张伯华忙活了几天,终于把年前的猪收完了。

今天在肉铺帮忙打下手,没有客人的时候,父子两个就会盯着对面糖葫芦生意。见每个过来买饼的客人都会盯着糖葫芦研究一通,父子很满意。

有些读书人还会夸一夸‘福禄糖葫芦’那块小招牌。那字体圆润可爱,仿佛‘福禄’化身。有的人实在喜欢这个字竟然还想把招牌偷走,被张伯华大声咳嗽吓走了。

没到中午,稻草垛子就秃了。

“王大娘,您生意够好的呀,没到中午我妹子的糖葫芦就被顺带卖完了。”张伯华在一旁用艳羡的语气说。

王大娘爽利大笑,“那也得你妹子的糖葫芦好吃呀,你要是有空就去你妹子家再拿一垛过来,下午才是生意最好的时候呢!”

王大娘这会儿对糖葫芦充满了信心。

张伯华听完这话,也不客气了,直接答应,“那王大娘你稍等,我这就去我妹子家给你拿。”说完,穿过布帘一溜烟走了。

张敏失笑,“这小子!毛毛躁躁的,什么时候才能稳重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