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史记节选 > 第84章 礼书2

第84章 礼书2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今上(汉武帝)即位后,招纳罗致通儒学的人才,命他们共同制定礼仪制度,搞了十余年,不能成功。

有人说:古时天下太平,万民和乐欢喜,感应上天,降下各种祥瑞征兆,才能够采择风俗,制定制度。如今不具备这些条件。

皇帝向御史下诏书道:“历朝受天命而为王,虽然各有其兴盛的原因,却是殊途而同归,即因民心而起,随民俗确定制度。如今议者都厚古而薄今,百姓还有何指望?汉朝也是一家帝王,典法制度不能流传,如何对后世子孙解释?治化隆盛的对后世影响也自博大闳深,治化浅的影响就偏窄狭小,怎可不自勉励!”

于是,以“太初”为元年改定历法,变易服色,封祭泰山,制定宗庙、百官礼仪,作为不变的制度,流传后世。

礼是由人产生的。人生来有欲望,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愤怒,愤怒没有节制就会引发争斗,争斗就会导致混乱。

先王厌恶这种混乱,因此制定礼义来调节人的欲望,满足人的需求,使欲望不至于无限膨胀,物质不至于被欲望耗尽,两者相互制约而共同发展,这就是礼的起源。

因此,礼是用来调节欲望的。

稻粱五味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椒兰芬茝是用来满足嗅觉的;钟鼓管弦是用来满足听觉的;刻镂文章是用来满足视觉的;疏房床笫几席是用来满足身体的舒适需求的。

因此,礼是用来调节欲望的。

君子既得到了欲望的调节,又注重礼的分别。所谓的分别,就是贵贱有等级,长幼有差别,贫富轻重都有相应的规定。

因此,天子乘坐大路车,铺着蒲草席,用来调节身体;车上放着香草,用来调节嗅觉;车前有错彩的车衡,用来调节视觉;和鸾的声音,步伐中合《武》《象》的节奏,疾驰中合《韶》《濩》的旋律,用来调节听觉;龙旗上有九条飘带,用来调节信义;车上画着卧虎和持虎的图案,用来调节威严。

因此,大路车的马必须驯服顺从,然后才能乘坐,用来调节安全。谁能知道,为了节操而牺牲生命是为了养生呢?谁能知道,节省费用是为了积累财富呢?谁能知道,恭敬辞让是为了调节安宁呢?谁能知道,礼义文理是为了调节情感呢?

如果人只看到生存,那么他必然会走向死亡;如果人只看到利益,那么他必然会招致祸害;如果人安于怠惰,那么他必然会陷入危险;如果人放纵情感,那么他必然会走向毁灭。因此,圣人用礼义来统一人们的行为,就能两全其美;如果用情性来统一人们的行为,就会两败俱伤。

因此,儒家使人两全其美,墨家使人两败俱伤。

这就是儒墨的区别。

人若一意苟且求生,如此必死;一意苟且图利,如此必受害;安于懈怠、懒惰的必危,固执情性的必亡。

因此,圣人一概处之以礼义,就能获生避死、近利远害、居安离危,事事得两全其美了。反之,若一概任情尽性,就会两者齐失。

而儒者的学说使人两全其美,墨家学说使人两皆有失,这是儒墨两家的分别。

礼是治世辨惑的极点,强国固家的根本,威力施行的基本方法,事功名位的总表现。

王公奉行它,可以统一天下,臣服诸侯;不奉行就会捐弃社稷,破家亡国。

所以,坚韧的甲胄、犀利的兵器,不足以获得胜利,高大的城墙、宽深的沟池,不足以为险固,严酷的号令、繁苛的刑罚,不足以增加威严。

按礼办事,就事事成功,不按礼办事,就诸事皆废。

楚人以鲛鱼革,犀牛、兕牛皮为衣甲,坚韧如同金石;又有宛城制造的大铁矛,钻刺时犀利如锋虿之尾;军队轻利飘速,士卒像疾风骤雨般迅捷。

然而,兵败于垂涉,将军唐昧战死;庄蹻起兵,楚国分而为四。这能说是由于没有坚甲利兵吗?是统领的方法不对头啊。

楚国以汝水、颖水为险阻,以岷江、汉水为沟池,以邓林与中原相阻隔,以方城山为边境。然而,秦国军队直攻到鄢郢,一路如摧枯拉朽。怎能说是因它无险可守呢?是统驭的方法不对啊。

殷纣王剖比干之心,囚禁箕子,造炮烙刑具,杀害无罪之人,当时臣民懔然畏惧,生死不保。周朝军队一到,纣王命令无人奉行,百姓不为所用,怎能说是号令不严、刑罚不峻呢?是统领的方法不对头啊。

古时的兵器,不过戈、矛、弓矢罢了,然而,不待使用敌国已窘迫屈服。

城郊百姓不须聚集起来守城,城外也不须挖掘防守用的沟池,不须建立坚固的阨塞要地,不用兵机谋略,而国家平安,不畏外敌,坚固异常。

没有其他原因,只不过是懂得礼义之道,对百姓分财能均,役使有时,并且推诚相爱。

所以,百姓听命,如影附形,如响附声。间有不服从命令的,以刑罚处治他,老百姓也就知罪了。

所以,一人受刑,天下皆服。犯罪的人对上级无怨无尤,知道是自己罪有应得。因而,刑罚简省而威令推行无阻。

没有其他原因,按礼义之道办事罢了。

所以,遵行礼义之道,万事能行;不遵此道,诸事皆废。古时帝尧治理天下,杀一人、刑二人而天下大治,书传说是“威虽猛厉而不使,刑罚厝置而不用。”

天地是生命的本原,先祖是宗族种类的本原,君主与业师是国家治理、安定的本原。无天地那里会有生命?无先祖你如何能来到这个世上?无君主和业师,国家怎能得到治理?三者缺一,则无人能安。所以,礼上奉事天,下奉事地,尊敬先祖而隆遇恩师,是礼的三项根本问题。

所以,帝王得以太祖配天而祭之,诸侯不敢怀想,大夫、士也各有常宗,不敢祭先祖,以此来区别贵贱。贵贱有别,就得到礼的根本了。

只有天子有郊天、祭太祖的权力,自立社以祭地则至于诸侯,下及士大夫各有定制,以此表现尊者奉事尊者、卑者奉事卑者,应大则大,应小则小的原则。

所以,统治天下的奉事七世宗庙,有二乘采地的奉事二世宗庙,待耕而食的人不得立宗庙,以此来表现积德厚的,恩泽流布广,德薄的流布狭的原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