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耕种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意味着什么,胤禔明白的事情,胤礽不可能不明白。
心动吗?
不可能不心动——
胤礽摩挲着大拇指上的扳指,比起一辈子安分的窝在京城,将自身的荣辱寄托于未来新帝的恩荣,似乎,他的人生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看着胤禔眼里的光,胤礽想 ,也许他的谋划该变一变了。
心动的又岂止是胤禔?
天幕降临时胤祯正在练习骑射,在看见那一张巨大的地图悬浮天际时,胤祯的心跳的飞快,不是,弘暄那个小屁孩这么有本事?
虽然因为弘暄几乎瞒过他们所有人狂赚20万这件事令胤祯对其改观,但印象也不是一时一刻就能扭转的。在弘暄闯祸受到袒护的这些年,胤祯不止一次不服气的嘀咕道:“老天不长眼,弘暄那小混蛋他凭什么?”
看了那张华夏文明覆盖图更是如此,他对着弘暄的功绩越是不平,胤祯连他亲哥胤禛都看不上,又怎么可能看得上弘暄呢?
待见了东洲的实际情况,胤祯终于好受多了。原来原住民就这点儿水平,怪不得连弘暄那毛都没长齐的家伙都能打下这么一大片疆域来。
这地方,要是他的话一定做得比弘暄那小子更好 ,胤祯如是想。
……
父辈们野心勃勃,弘字辈也不例外。都是皇子皇孙,谁还没点儿野心了?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也不比弘暄差什么,弘暄能做到的,他们又有何不可?
不过,皇家也并非都是野心勃勃之辈。
作为上书房阿哥挨打事件的导火索,弘旺阿哥最近那叫一个水深火热。
被打了十下手掌心,对自小娇惯的弘旺来说,已经算是一顿毒打了。话虽如此,但我们都知道打手掌心和打板子,是没有可比性的。你要是其他挨打的阿哥,你就说你该咋想吧!哪怕事发后,弘旺和他们一般待遇,他们都不至于想要教训弘旺那小子一顿。
要不是弘旺太过不小心,他们能挨一顿揍吗?
阿哥们人在家里躺,手段已经用了起来。
你说他阿玛胤禩知道不知道这事情?
一向擅于揣摩人心的胤禩自然知道,只是,他这个阿玛下不了手,让外人来也好。总归都是血脉亲人,哪怕坑儿子也是有分寸的。人情练达,总归还得弘旺自己知道。况且,给侄子们一个出气的机会也好,如此才不会对弘旺这傻小子有怨言。
最近诸事不顺的弘旺想哭,哥哥们一个一个都太过分了,还是不是好兄弟来。
天幕发生时,弘旺正对着他阿玛胤禩总结没有避开算计的原因,总结教训,避免再错。哪怕弘旺是他的独子,胤禩认为,他可以娇贵,但不能什么都不懂。
看着对天幕中对着昭武帝一脸敬佩的儿子,对着东洲原住民心怀怜悯的儿子,胤禩不自觉的扶额叹息。
自知继位无望,胤禩无奈只能熄了野心,专心教子。
只是,子不类父,莫可奈何——
想当年胤禩他看到位于众兄弟之上的太子二哥时,他的眼里有不甘、有野心、有羡慕、有勉励,但儿子弘旺呢?看到昭武帝,弘旺他就只有佩服,却没有一点儿不甘的想法,这正常吗?看到天幕这大片疆域,作为阿玛疯狂心动,而儿子弘旺看了,这正常吗?
正不正常的,天幕依旧:
【武力侵略与文化侵并存,如果一直这么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东洲的原住民走向消亡指日可待。
好在,他们等到了昭武帝的到来——
而东洲,这个华夏文明的衍生文明在离开华夏文明数千年后,终究等来救赎。
皇帝1955年,背靠整个新南洲资源的昭武帝终于放弃了小打小闹的援助,正式打响了解救东洲大陆同胞的反击战。】
{烽火连天,地图上的一片一片的失地被收复。
然后,便是一闪而过的昭武帝登基称帝的画面。}
战争值得关注,战争的时间更值得关注,甚至,敏锐的人早在哥伦布发现东洲时提及的时间就发现了与年号不同的计时方法。
皇帝xx年,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纪年的?
皇帝1955年才开始的反击战,以昭武帝都年纪看,皇帝元年概要秦汉时期了。到底谁什么原因,才会让昭武帝选择和如今不相干的遥远时间点作为时间纪元?
与其他人的关注点不同,弘暄的第一反应是原来之前他没有听错,哥伦布发现东洲天幕说的确实是皇帝1715年,而不是公元1715年。
虽然记不清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时间,但不妨碍弘暄决定天幕结束后找传教士问一下对比一下确定时间。
【为了治理东洲广阔的疆域,汉人,满人,蒙古人,乃至原住民之间的融合在所难免。
与东洲原住民相比,汉人,满人,蒙古人都是少数民族。和清朝入关的政策不同,昭武帝选择了更开放的态度来统治东洲。从后续的发展也能看出,若是当年清朝入关能有昭武帝的手段,哪里会让满汉之争从清朝立国之初到灭亡都尖锐无比。】
{与天幕讲解相对应的是融合了不同民族男女之间的婚礼,汉人小伙与原住民姑娘,满人姑娘与原住民酋长,汉人姑娘与蒙古族壮汉,汉人官员和满人格格……一场又一场,掺和各种风格的或奢华或简陋的婚礼争相上演。}
?
??
???
大家关注的是婚礼吗?
没听错吧——
从清朝立国之初到灭亡,神迹说的是这个吧?
这句话的威力不亚于火星撞地球,震懵了所有人。
对于反清复明势力来说是一剂良药,对于清王朝来说却是沉重的打击。
这一刻,皇帝才终于意识到华夏文明范围,并不代表爱新觉罗家统治的范围。
因天幕出现消无声息的反清复明人士,又开始蠢蠢欲动。
“香主,我们是不是……”
“再看看,现在还不是时候。”
至于什么时候算时候,那就要看清王朝之后的政策了。
【除了定义何谓华夏这一概念,在法理上为民族融合提供了实现的可能,《国法》中更是直接规定了各民族平等,这条法律的出台为各民族融合打了一剂强心剂。文化上求同存异的同时,建立不同民族的文化博物馆,直接打消各民族自身文化消亡的担忧。
皇室的以身作则,再诱之以利,给予不同民族通婚补贴,一时之间,各民族联姻频繁。
要知道,不同民族百姓联姻给予1000银元的奖励,在那个时代,这可是一个码头搬运工辛苦三年的劳动所得。
对于有钱人,这笔钱不算什么,但对于升斗小民,这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与之相对的是一对新婚的夫妇,男的一身蒙古衣袍,女的头戴翎羽,两个人兴高采烈的在新婚之夜数银元。
洞房花烛哪有数钱快乐——
从一贫如洗大婚前日子,到结婚后的家有盈余,一一开始展现。}
你就说,这婚你结不结吧?
要是现在政策规定满汉联姻给十两银子,你就说底层旗人和汉人愿不愿意联姻吧?
习俗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同,乃至口味也不同,这算事吗?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这政策好归好,但存在巨大风险。与庞大的原住民相比,汉人满人这些外来人口都少的可怜。一旦原住民叛乱,少数外来人口控制得住庞大的帝国吗?
满汉矛盾,这才是根本原因。
康熙皇帝难道就看不出八旗制度的弊端了吗?满清基本盘是八旗,是满人,看的出又如何?
这一次,天幕终于如皇帝所愿。
【与原住民庞大的人口相比,汉人也好,满人也好,都算少数民族。哪怕和原住民相比,外来人不管是文化经济,还是政治制度,全都遥遥领先,但东洲帝国部落文化和汉文化也有着不小差距,原住民归心是头等大事。】
{商周交替,爆发了牧野之战,最后商纣王自焚,商朝灭亡。当时,商朝有个叫攸侯喜的诸侯,正带着二十五万大军在东方打仗。都城朝歌被攻破的消息一传来,这支军队立马陷入绝境。
国家已灭,他们的未来何去何从?
回去,回哪里去?可不回去,他们又该去哪里?
风雪之下,这只军队度过了白令海峡,他们在这片大陆繁衍生息,这才有东洲原住民。}
众人恍然大悟,原来美洲原住民来源于此啊。难怪大家长得一个样子,原来是一个老祖宗。
弘暄:……
要不是有上辈子的记忆,真信了你的邪!
现代基因测序,印第安人和东北亚地区的dna确实相似,他们也确实是从亚洲迁徙过来的。可是,时间上和引上是对不上的。大概1.2万年前,他们从亚洲经过白令地峡到美洲定居,可这和商朝差了老长时间了。
现代社会都有人对这个说法深信不疑,更何况是看了天幕的大清人,弘暄不信,但信的人大有人在。
未来维护统治,将这小众的说法变为主流论证,这也无可厚非。
【同根同源,这谁能不迷糊?
尽管现代基因测序证明东洲原住民是殷商移民是无稽之谈,但就考古而言,其中谜团重重。
墨西哥曾出土了个玉圭,上面刻着一些像殷商时期甲骨文的神秘符号。不光如此,东洲好几个地方,都陆续发现了类似殷商甲骨文或者中国象形文字的遗迹。比如说,考古学家在许多岩石上,发现了被认为是3000多年前的中国甲骨文。这些发现好像在暗示,远古时候,商朝人和印第安人之间可能有过交流或者传承关系。
不过,到底是还是不是,在民族交融的今天,又有什么关系呢?】
{与之相对的,是一处又一处遗迹的展出。}
虽然天幕做出了解释,但这解释,还不如不解释,反而做实了两者都关系。
基因测序是什么,古代人不懂,但考古证据的的相似性,那可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