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天幕认证:十阿哥的命是一等一的好 > 第21章 上国心态

第21章 上国心态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什么?

明明周全福所说的每一个字弘暄都听得清清楚楚,但年纪轻轻的他还是觉得自己的耳朵似乎出了问题。

这又不玄幻世界,神迹个鬼!

还没待弘暄做出反应,他这个伤员就懵逼的在额娘的安排下被架上了软榻抬了出来。

天空如碧,一方巨大的荧屏悬挂在弘暄头顶,屏幕中车水马龙的情景,是上辈子他最熟悉不过的寻常景象。也是奇了怪了,明明他在室内听不见任何声音,但踏出屋外的第一时间就听到了汽车的嗡鸣声。

这个世界正常吗?

看看周遭人的表现,他们为什么比他这个穿越者更能接受这神奇的一幕?这科学吗?

下一瞬只见荧屏中出现了一个雌雄莫辨的穿着帅气西装的人,只听她说:

【大家好,我是喜欢和大家一起探讨历史的非专业博主爱新觉罗·钱鑫。

感谢大家对我上期视频讲解的斧正,这一期也希望亲们在视频结束后踊跃发言,大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还是那句话,要是沾染了大家智慧的毕业论文一下子能通过就再好不过了。】

初次观看天幕的弘暄还在纠结这个世界的科学与否,但作为曾经看过天幕的人看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开场白,亲切感扑面而来。

神迹来无影,去无踪,时间转瞬七年。就在大家以为天幕不会再出现了的时候,猝不及防的,神迹再一次毫无征兆的降临了。

只不知,这一次天幕会说些什么?

【上期我们讲了昭武建国的辉煌历程,这一期我们浅析一下昭武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进程。】

与上一次粗制滥造的糊弄作业般草草了事不同,这一次随着钱鑫的话落,荧屏中的人物消失,下一刻苍老的诘问声响起:【何谓华夏?】

{随着这一句话都结束,是远古的征战画面,两方穿着兽皮的远古先民互相征伐。然后是一幅地图,能清晰的看到远古先民从黄河流域一步一步的向着四方开阔,最终这个地图不断扩张,变成了一幅全球地图,占领地图上那大片的黄色区域,就是华夏文明所在。}

别人怎么想,弘暄不知道,但弘暄看到那幅世界地图那叫一个目瞪口呆。无论是上辈子,还是这辈子,弘暄不是没有见过世界地图,但这幅地图是不是不太对?

中洲——亚洲

新南洲——澳洲

美洲——东洲

西洲——非洲

尽管欧洲还叫欧洲,南极洲也还是南极洲,但这幅地图还是炸裂弘暄三观。

你的世界,我的世界,好像不一样?

天幕世界的命名,对于一直不曾衰落过的华夏再是正常不过。在这个华夏不曾被列强瓜分殖民的天幕世界,一直有着天朝上国心态的华夏人能忍受华夏本土被成为亚洲吗?尽管亚细亚洲意为东方日出之地,但‘亚’这个字,还有次一等的意思,如此,亚洲又怎么可能成为华夏发源地大洲的名称?

就像唐朝长安城中乞丐不屑接受番邦的施舍一样,以天幕世界华夏人的骄傲,他们也绝对不会允许如弘暄前世出现的将上海被称为‘东方巴黎’、将青岛称为‘东方瑞士’、将哈尔滨称为‘东方莫斯科’等近乎贬低的事件。在高高在上的华夏人心中要称呼也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将巴黎称为小上海、瑞士称为小青岛、莫斯科称为东方哈尔滨,这才是天幕世界的正常打开方式。

以天幕世界华夏的发展,崇洋媚外,那是傻子才干的事情。

想他们泱泱华夏,数千年的历史,那些蛮夷们懂什么?

无论哪方面,天幕世界里的华夏人,他们都平等的看不起所有到番邦蛮夷。

这个世界上,除了弘暄,没有人会质疑地图上华夏文明占比的区域太大这回事儿。哪怕此刻已经悄然和西方拉开差距的大清,也不缺上国心态。

在所有人看来,天幕世界华夏文明占据地球的70%以上的面积,这不是很正常的吗?

和弘暄的纠结点不同,皇帝和众位臣公们的关注点在钱鑫所言的昭武建国上,在这幅世界地图上,在何谓华夏上。

没有记错的话,上期神迹分析的是以现有史料昭武帝年幼情形,神迹中上一期讲的九龙夺嫡,而这次神迹的上一期是昭武建国,也就是说每次出现内容并不固定了?

无论是康熙帝也好,诸位皇子也好,没有不认识世界地图的,哪怕天幕中的地图比传教士提供的地图轮廓上有着些许差距,但他们还是很容易看懂这幅巨大的地图。

原来,新南洲隔的那么远吗?

这么远的路程,他们阿巴亥部落到底怎么瞒着新帝前往的?

远在草原的乌尔锦噶喇普郡王想知道,康熙帝和他的一众臣子们也想知道。

雍王府中,看着天幕,今天的胤禛也在怀疑自己。常务副皇帝的事情不说,这样的人口大迁移,他是有多蠢,竟然才会察觉不到?

当然,何谓华夏这个问题,无论汉人还是满人,就没有人不关注的。

对很多汉人百姓也好,满洲勋贵也好,华夏,那还用说吗?华夏和汉族是划等号的。

但天幕显然不同意这个观点——

{伴随着古老的竹简一片片摊开,书页一张张翻阅,充满沉重感的文字跃然天幕之上。}

【“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尚书·周书·武成》,其中提到“华夏蛮貊,罔不率俾”,表明“华夏”是指中原地区及其居民。这句话的背景是周武王伐纣,成功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建立了周朝。周武王在灭商后,向天下宣告自己的胜利,表示无论是华夏族还是蛮貊族,都无不顺从他的领导。

众所周知,周朝的统治范围是远远比不上现在我们中国的疆域的,如今繁华的岭南地区,在周朝还是蛮荒之地。难不成岭南也算蛮夷不成?】

{周朝疆域和现如今中国的疆域对比图太过明显,中原地区的面积和如今的疆域相比小的可怜。}

此话一出,北方人不觉莞尔,南方百姓是直接破大防了。

天幕这是什么意思?

虽然满清贵族蔑称他们为南蛮子,但南方人是不认的。岭南自古繁华,如今的大清更是有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科举上南方更是遥遥领先所谓的中原地区,现在说他们这些南方人是蛮夷,可不是要破防吗?

士子们久居繁华的江南之地,自然看不上北方的发展。曾经的帝都长安衰落,大家几乎都忘了江南不是自古繁华的。但即便如此,他们也绝不承认,他们是蛮夷。

毕竟,真要寻根的话,五胡乱华时期,很多南方人的祖先都是从北方迁移过来的,而北方很多人都血脉又和胡人相交。真要掰扯,那是掰扯不明白的。

好在,天幕很快否定了上面的说法。

【显然不能这么论,要是这么论的话,哪有现如今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

《春秋左传正义·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华夏更该看作一种文明的释意,而非狭义的地域概念。

“华夏”不仅指代地理上的中原地区,更是一个文化、政治实体的象征。入华夏则华夏之,入夷狄则夷狄之。这才是华夏最好的解读。

说华夏语,书华夏文,读华夏史,穿华夏衣裳,懂华夏礼节……这才是华夏——】

这个观点,不是天幕出现才有的,但天幕的盖棺定论足够令人心折。

就如站在乾清宫前的皇帝一般,他知道这个观点,却也害怕这个观点,更是从来没有认同过这一点。

这也是很多满洲勋贵所害怕的一点,正是因为内心深处难以察觉的害怕,才有了剃发易服,才有了满汉不婚,才有了根深蒂固的八旗制度。一方面满清学习华夏文化,另一方面,满清又将自己和华夏文化做了区分。

想起神迹中连满语都不会说的后辈子孙,皇帝敏锐察觉,不管他愿意,还是不愿意作出改变,未来的结果已然注定。

【除了昭武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华夏历史上还有三次民族大融合。为了大家便于理解昭武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我先为大家简述一下,之前的三次民族大融合。】

三次民族大融合?

实际上,要不是神迹所言,没有人去关注民族融合这回事儿。不过,天幕已然确定了次数,那么也不妨碍大家猜一猜。

结合神迹所言,想想五胡乱华中消失的五胡,这大概算一次民族融合?汉武帝消失的匈奴也算一次民族融合?

原谅大家思维受限,只将融合进汉族的融合才叫做民族融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华夏民族这个概念,此刻,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那是没有的。

很快,天幕会告诉大家,民族融合,显见不是大家以为的融合进汉族才叫民族融合。

【第一次大规模融合,华夏四夷融合为汉族。

第二次大规模融合,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

第三次大规模融合,辽宋夏金元对抗中,中华民族整体意识的增强。】

{随着天幕的描述,夏商周的部落战争开始,地图上各方势力开始展露不同颜色的箭头对抗显示的明明白白,有消失的,有扩张的,但不变的是中国统治的面积越来越大。夏商的征伐四夷,春秋战国的列国乏交,汉朝与匈奴的对抗,五胡乱华的交锋,辽宋夏金元的崛起与灭亡一一呈现。}

天幕讲了三次民族大融合,但实际上民族融合又仅仅只是进行了三次吗?

天幕视频展示的很明白,每一次不同民族政权的交锋,都算得上一次民族融合。

【这几次民族融合,因为不是我讲解的重点,我就不详细讲解了。图像的演变,应该比话语更能让人明白,翻看历史,民族融合的进程其实很容易弄明白。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民族融合少不了战争,少不了疆域的开阔。

自然,昭武时期的民族大融合也是如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