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穿越到大唐靠美食出圈 > 第17章 第 17 章

第17章 第 17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张华华整天思考战略,还按照后人口味做了熟的糖葫芦,水果糖葫芦,照顾怕酸的顾客。

虽然糖葫芦的生意销量受到影响,但其他甜点却迎来了生机。果丹皮由于软弹可口,又有开胃的功效,很受老年人欢迎!快过年了,预定的人多了起来,现在福伯每天都不出门卖糖葫芦了,被张华华安排在家做果丹皮。

张华华推着车子来到了满香楼门口,这是她穿越第二天就听说过的大食肆。

满香楼门口客流众多,年底多宴请,进出的达官贵人、乡绅巨贾数不胜数‘福禄糖葫芦’招牌一打出来,过来卖的客人很多。

店里的小二有时候也会帮贵人们出来买上几串,次数一多,张华华就又忍不住起了合作的心思。这天卖完东西之后,她走进了满香楼,选了个雅座,把店里的招牌菜都点了一遍。趁着还没上菜的间隙,张华华找到了满香楼的掌柜的。

掌柜的是一个圆滚滚的中年人。眉目下拉,看着有点像大熊猫“客官,我是店里的掌柜的,您找我有事吗?”

张华华心里正琢磨怎么开口呢,旁边小二认出她来,“掌柜的,这不就是在门口卖‘福禄糖葫芦’那个小娘子吗。”

张华华认出来这小二买过她的糖葫芦,有了他作证她好开口多了。“承蒙惠顾,掌柜的,我看你们客人需求挺大的,不知道您这边有没有意向把它放店里售卖呢。我们的福禄糖葫芦,饭前吃开胃,饭后吃解腻,红红火火意头也好。您和我合作,我省了功夫叫卖,您这边也能多一份收益。”

掌柜的有些意动,但也没直接答应她“小娘子,这个我还得跟店主人商议一下。我叫徐进宝,您叫我老徐就行。后天您再过来一趟,我跟店主人商议后给您个准话。”

张华华也没想一击拿下,她让小二把菜打包送到郭家,并给福伯和郭三郎带了话,让他们先吃饭,她要回一趟娘家。

——

“阿爷,阿娘在家吗?”

腊月中旬了,肉铺生意也旺了起来,张华华挤过来许久才跟张敏说上一句话。

“二华回来了,你相公明年就进士科考试了,你咋天天回娘家,你娘在家呢,你回家把老三老四叫出来帮忙。”又笑着跟客人们解释“我这俩儿子受他们兄婿影响天天在家温书,也不起来走动走动,还是要劳逸结合嘛!”

“……老张你家祖坟冒青烟了,培养出两个读书人。女婿也这么有出息。”客人笑着打趣。

张华华走出老远还能听到张敏夸张的大笑。

“……”

“阿娘,我回来了!”张华华熟练的把后门打开,张叔华和张伯华没有跟阿爷说的一样在温书,家里添丁进口了,他俩在逗狸奴儿玩呢。

“阿姊,快来看小狸奴儿,阿娘拿三只银鱼聘的。”张叔华性格比张伯华更跳脱一些,今年才十三岁,正是童心未泯的时候。

相比他张伯华更稳重一些,他今年已经十六岁了,此时见张华华回来,起身帮她推车“阿姊,你这那里来的车。”

张华华接过小狸奴,在它下巴上挠了几下,把小猫舒服的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才跟他们解释道“我前段时间不是做了些糖葫芦吗,但是没找到合适的摊位,有个小车方便推出去卖。”

“阿姊,他……他竟然叫你去做生意。”张叔华脾气直的很,对郭三郎让张华华受累出去做生意这事很不满意。

张华华连忙解释道“是我自己的主意,郭三郎忙着温书,屋子就那么大,我不能整天跟他一起大眼瞪小眼呀。”

张叔华还是不满意,在他心里男人就不能让女人做活,看看他们阿娘吧,从来不去猪肉铺子前卖肉。

张仲华倒是冷静多了“我跟叔华都放假了,我们去给你帮忙吧。”

张华华连郭三郎都不用,自然也不会用自己弟弟,“你们安心在家温书吧,我忙的过来。”

张伯华还待再说,前面传来阿爷的呼唤“叔华,伯华,快来帮忙,让你阿姊跟你阿娘叙话吧,我这忙不过来了!”

“这就来!”叔华哑着嗓子回应了一声。

“天冷,你抱着狸奴儿进屋吧!我跟叔华去支应阿爷去了”张伯华跟张叔华去了前边。

一进屋,温暖迅速包裹了她,小腿出来血液流动带来的酥麻。

孙氏刚才陪宝华睡午觉呢,这会听见动静才起来收拾齐整。有些不解“你那个糖葫芦卖的怎么样了?”

“还可以,阿娘,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咱们明明是长寿坊,对面的胡麻饼店却叫‘辅兴坊胡麻饼’。”张华华想起来穿越第一天的时候她的疑惑。

孙氏一愣,“因为隔壁王大娘的烤饼技术是从辅兴坊胡麻饼店学来的,辅兴坊做饼已经几十年来,早就美名远播了,打出来对双方都有利。”

张华华若有所思,这不就是古早版的加盟店吗。

“阿娘,王大娘那里买饼的人多,能不能和她商议一下加个糖葫芦摊位呀,我给她按照两文一支给她供货,她可以卖三文,每卖一支净赚一文钱,你说她能同意吗?”

孙氏想了想“我们做邻居多年,这点面子情分还是有的。我建议你不要卖给她,你直接让她帮你售卖。每卖一垛子分给她30个钱就行,甚至不用30个钱,20个钱就挺多的了。这样既不用她掏钱承担风险,你也能多赚一些。”

“?!!”

姜不愧是老的辣呀!阿娘这个招确实高,不用王大娘掏钱的话,王大娘八成愿意接下这个活,她只替她收钱就行,一天白得20文钱呢,相当于多卖一炉饼。

“那阿娘你可以帮我跟王大娘说说吗?”

“行啊,你带糖葫芦了吗?”张华华去车上取下几支提前收好的糖葫芦交给孙氏。“阿娘,糖葫芦裹的糖浆遇热容易化掉,你帮我找个凉快的地方。”

“……行。”孙氏无奈,儿女都是债!

孙氏走了,张华华看了看睡着的张宝华,小家伙睡相乖巧,肉嘟嘟小脸红红的,搓热了手,在她小脸上捏了捏,如愿以偿的看见小家伙皱起了眉头。

看她依旧熟睡也不敢闹醒她,满足了恶趣味,又想起在这间屋子的墙角听到的话。

当时没琢磨明白,现在依旧不明白,不过她并不执着于真相,她只知道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就能活着,知道了什么就得死。所以她老早就想通了,与其被人整天惦记着,还不如赶紧跳出去。希望她的兄弟姐妹也难得糊涂,平安度过一生。

孙氏办事张华华一百个放心,这不,没过一会,孙氏就给她谈妥了。明日让她送过来一剁糖葫芦试试。

张华华也不多呆,回怀远坊继续熬糖去了。

腊月十八,一大早张华华爬起来,旁边郭三郎早就起了。今早要先去长寿坊给王大娘的店门口装一个冰糖葫芦的稻草轴子。

昨天张华华买了红纸,让郭三郎用掺了金箔纸墨水,给她写了一副小字‘福禄糖葫芦’,将红纸贴在了木头的小牌上,制做了一个小招牌。到时候挂在王大娘门口的稻草把子上。

“起了,今天下雪了,路不好走,我跟你一起去吧。”郭三郎建议道。

“好呀。你老闷在家里也不行,你穿厚实一些,今天带你体验一下做生意的快乐!!”

郭三郎不置可否,他算是看出来了,张华华看着娴静温柔,性子却叛逆的很。不能被她单纯的外表骗了。

一打开门,院子里已经银装素裹,福伯正在清扫道路。张华华跟福伯打了声招呼,到储藏室把昨天做好的糖葫芦搬出来绑到车上,又扛起给王大娘的稻草轴子,领着郭三郎走了。

福伯看着远去的小两口摇摇头,自言自语道“男人呐,还是得娶妻。”

张华华去的早,胡麻饼店还没开门,于是张华华和郭三郎就先去了张家。张家正在吃早饭,他们来的赶巧了。

孙氏做了一大锅餺飥,此时正好坐下喝上一碗。张华华好久都没见阿兄了,见他似乎瘦了一些“似乎好久没见阿兄了。”

张伯华叹了口气,怨念的看了阿爷一眼“阿爷说要历练我,让我自己一个人带伙计收猪,今年年景不好,猪病死的多,跑了好远的路才能收一两头。”

张华华就不好再多说什么了,唐代猪肉有股腥味,要去掉腥味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在猪性成熟之前把猪煽掉。但是怎么跟他们说呢?张华华肯定,这对于张家来说绝对是一个商机,但是她得有合适的际遇才能合理解释这件事。这个得等等。

吃完早饭,郭三郎被张叔华和张伯华请去教导功课去了。

胡麻饼店开门了,张敏跟王大娘打过招呼,带着张伯华和张华华在王大娘门口楔了个铁筒子,以后她每天早晨把插着糖葫芦的稻草把子插进去,第二天换上新的就可以了。

王大娘似乎跟她很熟悉“二华,有什么事直管跟大娘说就是,还叫你阿娘跟我说,倒是跟大娘生分了。”

张华华哪里敢得罪大娘,只好告饶道“大娘,您可别取笑我了,我这是头回做生意,摸不着头脑,阿娘说您卖东西那是相当利索,让我跟您学着点呢!那学生见了老师可不就跟老鼠见了狸奴儿一样,那真是既敬又畏!我当然不敢靠您太近了,免得被您衬托的太逊色。”

王大娘哈哈大笑“你这小娘子,跟了个书生,嘴皮子都比以前溜了!”

“哎,王大姐,你快别夸她了,等会她尾巴翘起来了。”张敏把糖葫芦垛子调整好位置,又把‘福禄糖葫芦’小招牌挂上摆正,顺口替她解围。

“就是呀,王大娘您要夸还是夸我吧,上回我给您修补屋顶的英姿您还记得不。”张伯华一本正经道。

王大娘笑的不行,赶紧摆摆手“行了行了,你们家每人都长了张能说会道的嘴,合该生意兴隆,行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