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穿越到大唐靠美食出圈 > 第13章 第 13 章

第13章 第 13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厨房里只有一大一小两个灶,其中小的那个简直就是个能移动炉子,此刻上面坐着一个砂锅,此刻香味隐隐约约飘出来,勾起了张华华的馋虫。

郭三郎取来纱布揭开盖子,鲜美的热气一瞬间涌出来,黄油般的汤膏里混合着细密的气泡,在打开盖子一瞬慢慢停止翻滚。

“福伯的手艺真好!”张华华很久没吃到鸡肉了,而且主食还是大米饭,太感动了,激动的泪水忍不住要从嘴角流出来了!

——

“快过年了,咱们家是不是得置办些年货呀,以前你在郭家是怎么过年的。”张华华好奇的问道。

“福伯已经买了些腊肉和炭块,你要买什么可以让福伯帮你买,也可以自己去西市逛逛。以前在郭家的时候……”郭三郎脑海中回忆的却并非在郭家那些无趣的新年,而是阿兄、阿娘还在的日子……

“三郎?”张华华心里有些内疚,破嘴老提人家寄人篱下的日子干嘛。

“以前在郭家过的很不好,如今娶了娘子,娘子可要好好心疼心疼我!”郭三郎回神,难得说了句俏皮话。

张华华自然是二话不说爽快应承了“没问题,今年我来操持,保证让你过一个回味无穷的新年。”

吃过饭,张华华自然是闲不住的性子,拉着郭三郎到处研究这栋院子。从石阶到水井再到地窖,这个房子每个角落——就连屋檐下的燕子窝都被她仔细品味了一番。

清点了一下家里买的年货,然后就拉着郭三郎去西市逛街去了。

今天是腊月初二。刚进入腊月,天气还不是特别冷,张华华拉着郭三郎去了铁行,询问郭三郎意见后,张华华决定要打一口铁锅。唐代用铁锅的还不是很多,陶锅炖菜更多一些,但她想吃火气足的炒菜了。

铁锅很贵,但张华华还是爽快的付了定金。

郭三郎性格说的上温和,张华华这番大手脚,郭三郎也没有什么异议。主要是郭三郎不下厨,不太懂灶间之事。他表示:若是家中少些什么,尽管添置便是。

张华华和郭三郎刚从铁行出来,就遇见了一个骆驼商队,郭三郎解释道:“应该是从西域回来的胡商,要不要去看看热闹,应该有香料、西洋镜之类的货物。”

“走吧,我们去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张华华二话不说就拉着郭三郎跟上去。

驼队的大动静吸引了不少人,云依香料店的店主是对胡人夫妻,他们委托商队给他们带了一大批香料,得到消息,这会儿早早就在店门外等着卸货了。

云依香料店的女主人汉人名叫云依,这是她和丈夫阿泥拔蝎来长安的第八个年头,因为擅长各种胡语因此生意做的不错,这次托商队收购的有长安贵族夫人们喜欢的安息香、苏和香。还有比较流行的檀香、沉香、婆罗洲龙脑香、广霍香……

香料在长安很受欢迎,他们做的虽然是小本营生,但有时也能收一些稀缺香料,因此驼队刚走,他们店铺就被闻香而来的客人填满了。

“胡椒,胡椒还有人要吗?”

“要,我要!!”

张华华买了些可以食用胡椒,胡椒这在这个时代可是稀罕东西,碾碎放了饼里别有一番风味!

又因为郭三郎的推荐买了几种高级香料,只能闻不能吃的那种。

等两人从人堆里挤出来,驼队也早就不见影子了。

这会张华华又累又渴,于是被郭三郎带去附近的茶肆喝了些热茶,张华华第一次喝这种茶,味道还不错,里面加了不少东西,连喝带嚼。

天气太冷,张华华手冻得有些红,郭三郎见状拿过她的手给她暖了会儿。

“那边有家餺飥摊子,要不要去喝碗餺飥。”郭三郎提议道。张华华过来这个时代没多久,还保留着日食三餐的生活规律,没出嫁前她一到中午都会去厨房找点东西垫垫肚子。瞌睡来了递枕头,张华华欣然答应。

二人去喝了一碗热乎的餺飥,继续在西市乱逛,逛着逛着就逛到了书肆。

“进去看看?”郭三郎提议道。

“嗯。”那自然是要去看的,她被张家拘了三个多月呢,现在还处于看什么都新鲜的状态!!书肆很暖和,屋里充斥浓浓的墨香。

郭三郎买了几册经史。张华华则挑了几本失传的膳食录、茶经。不过很快她就被书画吸引了目光。

张华华看中了一副献寿图,画中人物生动传神,色彩丰富感情浓厚,想要!

“店家,这个多少钱?”张华华已经做好大出血的准备了。

店家也不说话伸手比了个一。

“一两银子?!”不会是一百两吧。

没想到店家点点头。忙别的去了,这种画少有人买,不是名家大作,而且文人抬笔即书画,自己照着画一副得了,谁花钱卖这个呀。

张华华没咋犹豫就决定买了。

“你看的懂?”郭三郎只会画舆图,他有些疑惑张华华怎么会喜欢画呢。

“你瞧不起我?”

“……不敢,好奇而已!”郭三郎嘴上说着不敢,目光有些追根究底的意思。

张华华原本想先生气震住他,防止他问东问西。没想到这家伙这么难糊弄,这就是包办婚姻的坏处吗,他们之间没有爱吗?!

“……当然懂了,我喜欢绣样、花纹、你看我那陪嫁的被子,都是我精心挑选的!!!”

郭三郎回忆一番,点点头算是认可她的说法。“娘子眼光不错!”

左右因为和她成亲才让他名正言顺脱离郭家,这些小事随便她折腾吧。

从书店出来他们就直接回家了,福伯此刻已经回来院子了,见二人回来笑着迎上前来跟二人问好。

这还是张华华第一次见福伯,笑道“多谢福伯早上给我们炖了鸡,您手艺真不错。”

“多谢娘子夸奖!也是娘子慧眼识珠,在长安城,爱吃鸡肉的娘子可不多。”福伯笑呵呵道。

张华华一顿,怎么感觉他说话怪怪的?

“别忙着讨好娘子,这个院子刚租赁没多久,你记得列个单子去西市买些礼品,我们得趁着年前把邻居拜访一遍。”郭三郎把福伯打发走了。

家里就这么大点地方,回到卧室他们俩又大眼对小眼了。郭三郎抽出新买的书看,而张华华则是坐在梳妆台前盘算自己还没开始的生意。

以她这些天对西市的考察,长安对饼食热爱的紧。烤饼、汤饼、蒸饼做法已经相当丰富了。饼食这个行业她未来必须得掺一脚,但现在还不是时候!

她前期最好不要投入过大,先做些容易携带的甜食,赚些本钱,等开春之后再正式想开店的事。

张华华是个思维很活跃的人,她想一会就要站起来走几圈,最后郭三郎被她烦的不行,两个人干脆都转移到床上去了。郭三郎倚着枕头看书,张华华倚着郭三郎思考生意。

“三郎?”张华华抱住郭三郎的胳膊“过几天我想去做些点心到西市卖。”

郭三郎惊讶的从书本中抬头,他沉思半晌在张华华等的都快要不耐烦的时候,否决了她的话,“快过年了,还是不要出去走动了。”

“三郎,就是因为快过年采购的人多才要趁机出去做些生意呀。三郎,你就让我去吧,我在家闲着也很无聊的。而且你明年就要参加进士科考试了,我整天在家,肯定会打扰你学习呀!”张华华陈明利弊。一脸期待的看着郭三郎。

郭三郎从来没给人当过相公,此刻面对张华华撒娇般的央求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拒绝。

他有些烦恼,因此眉目微蹙,天那么冷,她就不能安分些吗!可若是不许她去,这小娘子哭鼻子可怎么好。与其不同意让她整天挂念,还不如让她做两天,说不定她就自己放弃了。

张华华可不知道他在想什么,继续摇晃他的胳膊循循善诱,“三郎,你就让我去吧,等你中了进士我就不做了,乖乖在家当官夫人。”

才怪,中进士哪有那么简单。有李林甫那样的权臣在,她的正直的不能再正直的夫君,哪里有什么门路,到时候说不定还得靠她养活呢。

“你想做就做吧。”郭三郎眉目舒展开,让她知难而退总好过才成婚两天就把新娘子惹哭。于是又拿起书本看了起来。

张华华观察半晌,确认郭三郎不是气得说反话,而是真的同意了。兴奋的亲了他一口。

郭三郎有些无奈的擦了擦脸上的口水。

张华华已经不理他了,继续琢磨,在哪里摆摊子,以及什么样的甜品会卖的好一些。

经过慎重考虑,她决定先做四种做法简单的网红小吃,冰沙芋泥、糖葫芦、豆沙糕、果丹皮。

都是后世常见的小吃,做法也简单。

第二天,张华华也不带郭三郎了,自己去西市采购原材料,顺便考察市场去了。

福伯看着她的背影,进前厅见郭三郎正在桌前看书。“公子,夫人这是去哪儿了。”

“她想做些小食生意,说是去采买原料去了。”郭三郎言简意赅。

“哎呀!这……公子怎么不劝劝她。你们才刚成婚,而且都快过年了。”

主要是有些丢人,将来他们公子进入官场,有个做出摊卖小食的娘子,会让别人笑话的。

“无妨,等她的小食摊开起来再说吧,西市这个地方欺行霸市的地头蛇不少,到时候她自己就知难而退了。”郭三郎信心满满的说。

福伯再三确认郭三郎的脸色,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们公子呀,太惨了。

张华华自己看了半天,但是她不清楚摆摊的规则。于是找到了当初为她采购羽绒的圆脸牙人李文志,牙人这行业也有冷淡季,这时节正是淡季。

李文志站在牙行接客冻得不行,张华华指明找他,他兴奋劲又来了。

“小娘子找我何事,这长安城没我不熟悉的地儿。”

“咦,今天怎么没听你念叨你的头儿?”张华华打趣到。

上次李文志可是三句话不离头儿。

李文志尴尬的挠了后脑勺,“嗐,他出洋了。”

李文志的一个同事路过,笑嘻嘻的告诉张华华,“当家的出洋去了,没带他!”

张华华惊讶“出洋去了?!!!”唐朝已经能出洋了吗!!

这人见张华华这个小女娘被震住,不无得意的吹嘘“哎呀,走了几个月了,接了个寻香的活,趁着东北季风,搭乘来自斯里兰卡的狮子舶前往波斯湾。船上都是些外国人,这小子连波斯语都没学会,就想出去见世面,也不想想人生地不熟的,连话都说不明白,到时候万一落单,留在远洋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灵。祖宗都保佑不了你。”

李文志怒了,“你这人会不会说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