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病弱只会让你心碎 > 第7章 没门

第7章 没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前厅。

孙云生沉声回拒了五皇子的提议:“殿下不必再挽留了,犬子资质平庸,不堪造就,待此学期终了,吾欲遣其从军,以磨砺心志,望其将来能承侯府之大任。此后难为伴读,实为憾事,万望殿下海涵。吾已上奏陛下,陛下已恩准此事。”

五皇子苏业璞见事已至此,无可挽回,只好说:“我可否见一见阿行?”

本朝皇室宗族没有前代过得舒服。

本朝严格贯彻“立嫡以贤不以长”的原则,以皇子政绩为标准,最优者登上皇位,次者封为藩王就封海外。

想什么都不会就登上皇位?没门。

想什么也不干就拿个爵位?没门。

如果作为皇子的你不努力,你就只能拿着父皇从私库里分给你的财产,其他的什么也没有。

公主根据自己的意愿,能者带着军队嫁到异国、藩国;弱者在京城让父皇从私库出钱造一个公主府,选个驸马尚公主。

宗室们也一样,皇室只提供各种服务与优惠,想什么也不敢就拿钱,让国库养你?没门。

所有爵位绝对都是由功勋获得,且只能承袭三代,等次降之。

初代藩王死后,政府收回封地,让新的藩王就封。前藩王家属,除继承人回京继承爵位等待安排外,其他自寻出路。

所以,拥有实打实爵位的孙云生根本不怕还未从政的苏业璞。

孙云生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殿下还是请回吧。待三日之后,殿下自能见到犬子。”

皇亲国戚,三代之内,不可当官。

孙云生哪能让两人见面。

苏业璞闻言,眉宇间闪过一丝不快,但旋即恢复了平静,淡然一笑:“既然如此,那本殿下便不打扰了。侯爷,告辞。”

孙云生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暗自松了口气。

*

第二天,孙景哲天不亮就被叫起来。

孙景哲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瞥见窗外天色尚暗,边穿衣边问给他整理衣物的书墨:“叫厨房做些方便携带的。”

他从昨日下午一直睡到现在,中途只起来喝了一碗粥、一碗药,现在饿得不行。但是侯府离皇宫有些距离,上早朝就没时间在家吃饭了,只能在路上垫垫。

“放心吧世子,主母昨晚便吩咐过了。”书墨将孙景哲的配饰递过去。

昨日永安帝看过孙云生上的奏折后,派人去给事中拿了孙景哲的手稿,看完立即发一道谕旨,令孙景哲今日来上早朝。

只不过谕旨送到时,孙景哲还在昏睡,使者也没有为难。中途醒来喝药,书墨告知他此事。

“昨日五皇子来做什么?见阿行?”孙景哲穿戴好正装,边往侯府大门走,边问书墨。

“五皇子从御前知道侯爷要送二少爷进军营,来劝侯爷。”书墨说,“不过侯爷拒绝了。听说回宫发了好大的脾气,还求着陛下也要进军营。”

孙景哲嘴角抽抽,问:“陛下同意了吗?”

“自是没有。”书墨说,“陛下大怒,当众骂五皇子愚笨。”

怕是骂得难听极了。

孙景哲和父亲打一声招呼,一起坐上马车前往皇宫。

天色微亮,清晨的皇城刚刚苏醒:街道两边,摊贩们早早地摆好了摊位,正往上面摆放货物;做生意的店家把店门敞开,清扫地面;蒸腾的热气中,包子和油条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周围回荡着商贩的吆喝声。

孙景哲手中拿着时令糕,边看边吃,随着马车渐渐接近皇宫午门,市场的喧闹声逐渐变得模糊。

巍峨宫门前,禁军气势森严。

朝廷大臣的马车都在此停下,孙景哲已经看到有两位大臣从马车上下来,直径朝自己这个方位行来。

是来与孙云生打招呼的。

这种环节怎么能少得了你夸我谦呢?

孙景哲微微欠身,面上是铁一般如沐春风的谦笑,礼貌地回应着大臣们的恭维。

“侯爷,侯爷!”一位内侍手持白毛拂尘,脚步匆匆地走来,声音尖利。

“哎哟,可算等到您了,”相互行了礼,才像刚看到孙景哲一般,“想必这就是令公子吧,昨日还听陛下在御花园中提及,对令郎那是赞不绝口,说是公子如玉,才华横溢,少年有为,今日一见,果然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孙云生谦虚地拱手:“李公公过誉了。”

“实话实说罢了。”李公公笑如弥勒,“陛下特意嘱咐我,让我早早在此等候,说要与令郎叙叙旧,聊聊往事。时间不等人,老奴这就带世子去见陛下,以免让陛下久等。侯爷,您看……”

孙景哲与孙云生快速对视一眼,最后由孙云生道:“请公公带路吧。”

“世子请。”

*

永安帝苏晋安乃高祖之孙,大梁的第四任皇帝。

高祖规定,皇帝45岁之前必须立太子,60岁必须退休,不可更改。

作为第三代,苏晋安这一辈还没有丧失拼搏劲。

在太宗45岁考校诸皇子时,苏晋安输给了大哥,被封为地方藩王,就封蒙古,于京城上方捍卫咽喉,改造草原上的大梁新成员,使其融入大梁。

结果太宗活得比儿子长,太子病逝了。

这就傻眼了。

选其他儿子吧,厉害的两个儿子一个燕王苏晋安,一个海南王苏怀升都有要任在身,轻易动不得。其他儿子要么投身艺术界、科学界,无心政治,要么直接开摆。

太宗没办法,只好在京城的孙辈里扒拉扒拉,瘸子里面挑将军,挑中太子的二儿子,细心教导。等到六十岁退休后,把他扶上皇位才闭眼。

结果谁知道小皇帝拎不清,自以为皇位不稳,执意要削藩,尤其是离得最近的燕王。

燕王苏晋安一开始还不相信,觉得是谣传,等自己一脸懵地接到自己人传来的削藩消息时,整个人be like我英明神武的父皇怎么会选出这种东西.JPG

连忙和其他藩王飞鸽传信商量。

南安王:在调节藩国打架,忙。

云南王:在和地方酋长死磕,忙。

宁夏王:太远了,我年纪大了,不想去。

西州王:同上。

亲弟弟海南王在海外,还没回信。

其他藩王:我离得太远了/忙着呢,你离得近,最近也没事,你来吧。

燕王:那行吧。

于是燕王在熙平二年打着清君侧的名义造反了。

所到之处,莫不飞沙走石,电闪雷鸣,天助贤王;士兵皆被燕王龙虎之气所镇,纷纷溃败。

其他藩王摇旗呐喊,对中央朝廷的支援命令各种推诿阻塞。

小皇帝终于反应过来了,奈何时光不能倒流,在燕王攻入京城的前一晚,他带着悔恨饮鸠自杀。

燕王就这样登上了皇位,改元永安。

虽然前因后果听起来颇为滑稽,但放在政治上,属实有些地狱笑话的味道。

连燕王世子都死在这场政治动乱中,更别提众多寂寂无闻的牺牲品。

*

永安帝在宣政殿侧殿召见了孙景哲,叙旧之后,永安帝让孙景哲简单谈了谈民法典基础构想,便说:“翰林院法律大学士朱惟,曾与朕言及民法典之构想,然未若卿之详尽。朕欲命卿主持民法典修订一事,不知你近来身子如何?”

“陛下厚恩,景哲感激不尽。”孙景哲拱手行礼,苦笑道,“虽心中愿为陛下分忧,然实因疾病困扰,体力不支,恐难堪当大任,不若改由他人代行此事,以免延误国事。”

永安帝只好说:“唉,那便由翰林院主持,趁此界文法大会之机,动员朝野上下,渐次修订。”

钟鼓楼敲响,上朝时间到了。

待朝臣按品级高低依次进入,永安帝带着孙景哲入殿。

朝臣们都很平静,昨日皇帝通知各部门上朝,该打听的都打听过了。由吏部开始,各部尚书和主管依次上前汇报。

没什么特殊的,大梁还在上升期,朝政很稳当。

“海南王上奏:臣启陛下,蓬莱神州地广人稀,近来风灾又起,爪哇多处蓄奴动乱,倭国海盗盛行,逆境重重,正需贤才以共图大业。臣实难兼顾四方,恳请朝廷恩准,增拨进士、举子等德才兼备之士至此。若得朝廷援手,则地方幸甚,百姓幸甚。望陛下体察下情,予以成全。”随侍念道。

这一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哥,我这缺人,快来送人。

永安帝闻言镇静地回复:吏部让各省中书翻翻去年剩下的进士、举人,挨个问问,看看谁愿意去。完了把名单交上来,再给海南王送过去,让他自己派人来接。

孙景哲心想这个比军营还适合孙景行,不知道秀才能不能去?

刚刚生出这个念头,就有人站出来提议,可以让愿意锻炼自己的秀才们也跟着去,不去做官,就是跟着学习一下经验。

永安帝觉得提议得很好,允了,还要求各大学学院各派两人前往。

等大臣汇报完,永安帝提出修订民法典一事,让随侍将孙景行手稿传阅,待传阅完毕,又让孙景行一一详细讲解,然后大臣们提问,孙景行解答。

乱哄哄吵了一会,永安帝说:好了,大家说得都很好,不亏是我朝栋梁,这件事就讨论到这,让翰林院接手法典修订,各位爱卿们的建议都会考虑到的。下一个议题。

孙景哲上完早朝,只有一个感受:在座的诸位都是辩论高手.JPG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