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40章 FAC

第40章 FAC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行,考考你。”摩根扯下挂在胸前的地图,取出铅笔,在上面随手圈了几个坐标点,指着其中一处问:“如果你站在高地这里,侦察到这个坐标点上的炮兵阵地,你怎么向飞虎队报告?”

林安接过地图,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标记。地图上,山脊、河流、道路、战壕一一分布,摩根标出的坐标点位于一处密林后方,显然是日军炮兵阵地。她几乎是本能地计算出相对位置,随后迅速调整呼叫方式,让自己代入前进空中管制官(FAC)的角色。

她低头看了看地图,深吸一口气,语气沉稳地开口:

“飞虎一号,这里是地面引导员,呼号‘雪松’,请求火力打击。目标位于八莫东南高地,坐标L-42-36-9,预计敌军炮兵阵地,配备75mm野战炮三门,迫击炮两门,阵地周围有伪装网覆盖,少量步兵掩护,完毕。”

摩根听着,眉头微微一挑,双手抱胸,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林安稍作停顿,调整语气,继续补充关键信息:“目标阵地周围地势开阔,无有效遮蔽,无重大天气影响,建议使用高爆弹(HE)覆盖射击,完毕。”

整个过程不到十秒,语气冷静、精确,毫无拖沓。

话音落下的刹那,她才意识到自己屏住了呼吸。心脏砰砰直跳,仿佛能撞破胸膛。她竭力控制自己的语气,让自己听起来像个经验老道的FAC——她其实很紧张。

这是她第一次正式尝试空袭引导,虽然只是在模拟环境中,但她心里清楚,如果这是实战,她的每一个字、每一个坐标,都会影响战机投弹的精准度,决定下方战场的生死。她的脑海中飞快闪过各种可能的战术情境:如果坐标偏差太大怎么办?如果目标伪装比预期更好,战机难以锁定怎么办?如果敌军防空火力隐蔽未发现,导致飞虎队损失……她不能犯错,绝对不能。

但与此同时,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感也在心底翻涌而上。

她终于亲手尝试了这一切——坐标计算、目标评估、战术引导,这些过去只存在于地图与会议中的概念,现在正在她的手里成为现实。

那种强烈的责任感与掌控战局的冲击感交织在一起,让她紧张,却也让她兴奋得无法自已。

摩根吹了声口哨,眼里浮现一丝赞许的神色:“不错,不光是格式对了,重点信息抓得也到位。”

他指了指地图上的炮兵阵地,继续问道:“如果飞虎队要求目标修正,怎么调整?”

林安没做多余思考,立刻答道:“如果目标误差在50码以内,可用直接修正方式,例如‘向东调整50码’。如果误差较大,重新测定目标坐标,更新观测点角度,再报告新坐标。”

摩根挑了挑眉,笑了:“你不是第一次做这个吧?”

林安微微一笑,摇了摇头:“这是第一次,不过看地图、测算坐标这些,我早就习惯了。”

摩根意味深长地盯着她片刻,最终轻轻点头。

一旁的傅宗良看着林安,对摩根笑道:“别小看她,她可是我们这儿的大学生,在军部的时候# 就会做战术地图。”

摩根挑了挑眉,饶有兴趣地看了林安一眼:“真的?什么专业?”

“机械工程。”

摩根吹了声口哨,轻笑道:“难怪你算得比不少军官都快。”

林安只是笑了笑,没多解释。在印缅马考察团时,她参与过地图编制,在杜长官的军部,她几乎天天对着地图做战术传达,而在新22师,她更是习惯了前线确认地形,这些东西,她早已驾轻就熟。

他双手抱胸,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心里暗暗估算了一番。

1942年的飞虎队,FAC(前进空中管制官)原本就是个稀缺的岗位。大部分前线部队根本没有机会呼叫空袭,除非战况极端紧张,否则飞虎队的任务基本按照既定计划执行,进行侦察和战术轰炸。美军地面部队中,真正受过FAC训练的人也不算多,能准确指引空袭的军官更是凤毛麟角。新22师这样的部队,要能精准调用空中支援,更是难上加难。

“你知道吗?”摩根随口说道,“在我们美军,FAC都是由最经验丰富的炮兵或者飞行员担任的,你要学这个,可不是随便拿个无线电喊话那么简单。”

“我知道。”林安点头,语气坚定,“但如果我能学会,就能帮你分担压力,不是吗?”

摩根闻言,忍不住笑了。

这倒是没错。作为飞虎队派遣到前线的FAC,他的任务本就繁重,每次到中国军队的前线,都要独自应对复杂战局,还要在语言沟通上费力。若是林安能承担起部分任务,即便只是帮忙整理信息、确认目标,也能大幅提升效率。

他耸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实则颇为痛快地说道:“行吧,我不介意多教一个学徒。”

说完,他转身朝傅宗良走去,随口问道:“我找谁批准这事?你们这儿的师长?”

傅宗良笑了笑:“当然是廖师长。”

—————————————————————

然而,林安并不知道,FAC(前进空中管制官)在现代战争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

精准的空袭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甚至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在1939年的波兰战役和1940年德国横扫法国的战役中,德国的空地协同战术(Blitzkrieg,闪电战)之所以能轻易突破盟军防线,正是因为其空袭精准,地面部队能够迅速呼叫空军,对目标进行定点摧毁。然而,在敦刻尔克大撤退(1940年)中,德军的空袭由于坐标指引混乱,误炸了许多自己人,而英军撤退过程中也因无法精准引导空袭,导致本可以歼灭的德军装甲部队得以生还。

到了太平洋战场,美军也逐渐意识到精准火力引导的重要性。1942年的瓜岛战役(瓜达尔卡纳尔战役)中,美军在初期缺乏有效的FAC系统,导致多次空袭因情报错误炸错目标,甚至误伤友军。只有等到战役后期,美军逐步完善FAC体系,空地协同作战的效率才大幅提升。

在二战时期,FAC仍是一个稀缺的岗位,真正受过系统训练的人凤毛麟角。飞虎队的空袭,大多数时候都是提前规划的侦察和战术轰炸,只有在战况极端紧张、战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才会临时接受地面部队的呼叫。

能够有一个可靠的FAC,对部队来说,至关重要。

在整个新22师,甚至整个第五军,林安或许是唯一一个适合成为 FAC(前进空中管制官)的人。

首先,是她的战场经验。新22师里,哪怕是最资深的团级军官,也极少有与空军协同作战的经历,更遑论指引美军战机执行空袭。可林安不同,她长期在军部参与战术布置,不仅熟悉地面战术,更能精准理解美军的作战逻辑和指挥体系。她翻译过无数美军作战手册,熟知空袭流程、术语规则,甚至比许多军官都更清楚美军飞行员在战场上最需要的情报是什么。这使得她不仅仅是个翻译,更是连接地面与空军的关键纽带。

其次,是她的数学和地图测绘能力。大多数军官可以凭借经验判断战局,但在炮火纷飞的前线,要精准测算坐标、进行角度换算,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而林安曾在印缅马考察团参与地图编制,在军部协助战术部署,在新22师的战场上亲自测绘地形,她比许多人更懂地形如何影响战斗。再加上她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机械工程学的数学训练,她对角度、测距、坐标转换的理解远超常人,能将地图上的数据直接转化为精准的战场指引。

然后,是流利的英语。FAC 需要在高强度战斗环境下,用无线电与美军飞行员精准沟通,不仅要表达清晰,更要在混乱中迅速作出正确判断。普通军官的英语有限,即便能进行基本交流,也难以达到战术级别的指挥能力。但林安长期担任军部翻译,甚至能直接整理战术文件,她的英语能力已经远远超过普通军官。

最重要的是,能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根本不会出现在前线。

战术布置需要军校培养,数学能力需要系统训练,英语流利往往意味着有海外留学经历。而具备这些条件的人,肩上至少挂着校级乃至将级军衔,他们的职责是待在指挥部运筹帷幄,而不是在战壕里奔波。

如果不是林安,恐怕第五军永远不会有自己的 FAC——因为从未有人想过,这样的角色会出现在中国军队的前线。

她的勇敢和闯劲,让她敢于开口,让她在正确的时间出现在正确的地点。

穿越的经历并没有赋予她什么超越时代的知识,她知道自己无法用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战术、科技去改变战局。但它带给了她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态度,和满脑子的 leadership principles。她骨子里相信,每个人都该有发声的机会,决策应该基于精准的信息,而不是单纯的权威。这种思维让她在军部敢于提出战术建议,让她在会议上敢于顶撞史迪威,也让她在前线,看着摩根指挥空袭时,毫不犹豫地问出那句——“我能学吗?”

谁知道呢?也许,价值观也是超越时代的知识。

一颗被下放的明珠,恰好落在最需要它的地方。

廖耀湘看着这一幕,心里不禁涌起一丝复杂的情绪。

这小姑娘,脾气一点没改啊。

本来,她是因为在军部顶撞史迪威,被杜长官下放到新22师。换做一般人,早就收敛了脾气,安分守己地听命行事,等风头过去再谋出路。可林安呢?她被送到前线后,不仅没有低调行事,反而……又冲动了。

这一次,她冲动地想成为FAC。

廖耀湘看着她眼里的激动和兴奋,忽然觉得有些熟悉——自己年轻时,好像也是这样。

他还记得自己第一次指挥部队的时候,那种沸腾的血气,那种对战场的渴望,那种迫不及待想要证明自己的冲劲。林安眼里的光,和他当年一样——甚至比许多年轻军官都更坚定。

这就是军人骨子里的战斗意志,藏不住的。

他心里叹了口气,嘴上却只是轻飘飘地说:“你这丫头,怎么老是惹事?”

林安无措,挠挠头:“廖长官,我哪惹事了?”

廖耀湘哼了一声,盯着她看了片刻,最终无奈地笑了一下:“随你折腾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