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罗总司令
1942年4月,斯瓦·缅甸
四月的斯瓦,雨季尚未来临,空气中却已经弥漫着泥土与血腥混杂的味道。
斯瓦阻击战,胜了。
新22师以区区一个师的兵力,在半个月内成功挡住了日军第五十五师团和第十八师团的猛烈进攻,并且以灵活战术歼敌四千余人,而自身伤亡不足日军的一半。这一仗,彻底打破了日军“在缅甸没有对手”的幻觉,也为远征军争取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战斗结束的当晚,指挥部里气氛罕见地轻松了一些,尽管战事仍未结束,但这场胜利无疑让所有人振奋不已。林安坐在一张木箱上,翻看着笔记本,记录下这场战役中的关键细节。
罗又伦参谋长推门进来,目光一扫,看见林安手上的笔记,随口问道:“小林,又在记什么?”
林安合上笔记,抬头说道:“我整理了一些战术术语的中英对照,之前和英军、史长官沟通时,发现我们和美军、英军的用词系统差异很大,有时候容易造成误解。所以……我打算编一本更系统的中英军事术语对照表。”
罗又伦挑了挑眉,走过去接过笔记本翻了翻,随即眼神一亮:“不错,这个东西太实用了!你这小册子一出,以后中英双方的翻译沟通能顺畅不少。”
他拍了拍手里的笔记本,果断道:“这本对照表不能只留在第五军,我要上报重庆,让军委会尽快印发,发给所有中国战区的翻译!”
林安愣了一下,随即惊喜道:“真的可以?”
“当然!”罗又伦哈哈一笑,“你以为史迪威天天骂我们‘懒惰、愚蠢、不会打仗’,真的是因为我们不会打?不,就是语言沟通不到位,很多命令理解上有偏差,才让他抓住话柄。你这对照表,算是打破误解的第一步!”
林安听得一阵兴奋,连忙说道:“那我这两天再多整理一些术语,把重点战术指令也归纳进去。”
罗又伦满意地点点头:“好!你尽快弄出来,我亲自送到司令部。”
就在这时,另一名参谋走进来,递上一份文件:“参谋长,实用缅甸语小册子的分发已经完成,各单位反馈都说很好用,尤其是在前线,和当地人交流方便多了。”
罗又伦一愣,随即哈哈大笑,拿起那本缅甸语小册子看了看,调侃道:“小林,你还真是个‘书生’啊,一场仗没打完,就写了两本书了。”
林安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这都是基础工作,能帮上忙就好。”
“哪里是基础工作?这是大功一件。”罗又伦拍拍她的肩膀,郑重说道,“以后你要是退伍了,去重庆做个军事翻译学者,肯定也行。”
林安连忙摆手:“参谋长,您就别取笑我了。”
两人相视一笑,营帐内的气氛难得轻松。
与此同时,远在重庆的军委会,一纸调令横空而降。
委员长正式任命罗卓英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杜聿明改为副总司令,完全服从罗卓英的指挥。
消息传到军部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愣住了。
杜聿明,不再是远征军的最高指挥官了。
在所有人都未曾预料到的情况下,委员长亲自飞往缅甸。
当委员长一身军装,迈步进入远征军司令部的会议室时,所有人都立正敬礼,空气瞬间变得无比肃穆。
杜聿明也笔直地站着,向自己的最高统帅敬礼:“委员长。”
委员长点点头,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随即走到主座落座,缓缓开口:“光亭,你这一仗,打得不错。”
杜聿明微微低头:“谢委员长。”
委员长目光沉静,缓缓环视一圈,最终落在杜聿明身上,声音低沉而有力:“这次,我来是要告诉你,从现在开始,你要完全服从罗卓英总司令的指挥。”
短暂的沉默后,杜聿明起立,笔直地站着,敬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铿锵有力:“是!”
委员长满意地点了点头,声音微微缓和了一些:“光亭,你要知道,史迪威这个人,脾气刚硬,他看不起我们中国军队,所以才会屡屡施压,逼你和新22师发起攻势。如今,我派罗卓英来,便是要让他安心,也要让你们能同心协力,共同应对日本人。”
杜聿明垂眸,面无表情地听着。
委员长停顿了一下,缓缓道:“你是我的人,我信任你,但此战事关重大,我们不能让远征军内部生嫌隙,不能让外人看我们笑话。”
杜聿明沉默片刻,终于抬起头,坚定道:“学生明白!”
会议室里众人松了一口气。
她望着杜聿明,他的神情沉稳,没有流露出任何不满,可她知道,心里怎么可能没有情绪?
但他终究是军人,服从命令,永远是第一位的。
委员长满意地点了点头,语气缓和了一些:“光亭,你仍然是远征军副总司令,仍然是我最信任的指挥官。我希望你在罗总司令麾下,能够继续作战,打出中国军人的威风。”
杜聿明深吸一口气,再次敬礼:“学生定当竭尽全力!”
委员长满意地站起身,整了整军服,目光扫过在座的所有人,缓缓道:“各位,远征军此战,乃国之存亡之战,不容有失。我希望,你们都能不负国家,不负我之所托。”
所有人立正,齐声敬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