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中国远征军优秀参谋小林 > 第23章 交锋

第23章 交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二十三章交锋 争夺指挥权

1942年3月30日,梅苗·远征军指挥部

梅苗的天空低沉阴郁,雨后的空气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军部的临时指挥所内,电报机滴滴答答地响个不停,值勤参谋的脚步声不时在木板地上回响。

林蔚站在电报机旁,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锁,目光盯着刚刚接收到的一封手令。电文开头赫然写着:“最急臘戍或梅苗轉林次長。”

林蔚目光一沉,迅速拆阅电报——果然,这是重庆的直接命令。

“情势不急,待兵力集中后再出击,切忌逐步消耗部队。”

电文言简意赅,却带着不容质疑的坚定态度,显然是直接针对史迪威的战术过于激进,防止他进一步增兵同古、持续消耗中国军队。

林蔚的指尖敲了敲桌面,心里很清楚,重庆的态度已经非常明确——中国军队不愿再为同古的战局投入更多部队,而应在平满纳一线组织决战。

他沉思片刻,随即转身,对身旁的通讯参谋说道:“把这封电报转发给史迪威、杜副总司令和各军军长。”

参谋立刻应声,将电报送去译电室。

指挥权的较量,正在悄然展开。

1942年3月31日,瓢背·远征军指挥部

同古的枪声渐渐远去,日军已经基本完成对该城的占领。瓢背的指挥部内,气氛却格外紧绷。

杜聿明坐在地图前,眼神深沉。他已经收到林蔚转来的电报,知道校长并不支持继续投入兵力,而是希望稳扎稳打,在平满纳附近伺机反攻。

可问题是——史迪威不会接受这样的决定。

果然,不到半小时后,传令兵疾步跑入指挥所,大声道:“报告!史迪威长官派人来请杜副总司令立即赴梅苗会议!”

杜聿明微微皱眉,目光瞥向站在一旁的林安。林安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迅速收起笔记本,随他一同出发。

1942年3月31日,梅苗·远征军总指挥部

夜色笼罩着梅苗,司令部的帐篷里灯火通明,雨后的湿气让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土腥味。

杜聿明迈步进入会议室,林安紧随其后,手里攥着速记本,心里有些忐忑——她知道,这一场争论,将远比上一场更为激烈。

果然,刚一进门,史迪威便冷着脸,直接开口:“杜,你们是不是已经决定不再增兵了?”

杜聿明毫不示弱,拉开椅子坐下,冷冷道:“这是重庆的决定。”

“重庆的决定?”史迪威的目光变得更为锐利,他拿起桌上的一封电报,语气低沉而危险:“所以,重庆越过我,直接下令给你们?”

杜聿明没有回答,沉默以对。

林安默默地在笔记本上记录,额头已经沁出些许冷汗。

史迪威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猛地一拍桌子,声音陡然拔高:“那你们还要我干什么?!你们根本没有把我当作总指挥!”

会议室里气氛陡然紧绷,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林安的心也狠狠一跳,手中的笔几乎要滑落——史迪威愤怒了,这已经不仅仅是战术上的争执,而是一次彻底的决裂。

杜聿明迎着他的目光,冷冷道:“史长官,你是中国战区的参谋长,但我们不能忽视重庆的意见。”

“好啊!”史迪威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他缓缓点头,语气却越发冰冷:“既然如此,那你们根本不需要我。”

他狠狠地攥紧手中的电报,目光扫过会议室众人,声音低沉但清晰:“我要辞职。”

全场一片死寂。

林安猛地抬头,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史迪威要辞职?!

杜聿明也微微皱眉,显然没有料到史迪威会作出如此激烈的反应。

会议室内的众军官面面相觑,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

过了几秒钟,杜聿明缓缓开口,语气冷静:“史长官,我们现在正处于战时,辞职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史迪威冷笑了一声:“那解决办法是什么?继续让我坐在这里,听你们背着我接收重庆的命令?”

他深吸了一口气,猛地站起身,语气决绝:“我不会在这样的体制下继续待下去。”

说完,他直接转身,推开帐篷的门,大步走了出去。

林安怔怔地看着他的背影,心脏跳得飞快——她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中美两国在战略理念上的巨大裂痕,已经到了难以弥合的地步。

杜聿明看着史迪威离开的背影,缓缓叹了口气,低声道:“他走得太急了。”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

半晌后,林蔚缓缓开口:“重庆很快就会有答复。”

夜色沉沉,腊戍的灯火在雨后的湿气里映出模糊的光晕,偶尔几声远处的炮火闷响,使整个夜晚都透着紧张的气息。林安从会议室出来后,心里仍然翻腾着刚才的争论。她轻轻揉了揉眉心,快步往驻地走去,却在军部的小操场上,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林蔚。

他站在一棵老榕树下,披着军大衣,手里夹着一支烟,但显然没有点燃,似乎只是习惯性地捏在指间。

林安脚步顿了一下,犹豫着要不要过去打招呼。

林蔚似是察觉到了她,回过头,目光在昏暗的灯光下仍然带着些锐利,却又透着些许疲惫。

“林小姐?”他微微一笑,语气带着点调侃,“怎么,看到老朋友也不打个招呼了?”

林安一怔,随即笑了笑,走上前去,立正敬了个礼:“林长官。”

林蔚摆了摆手,笑意加深:“别那么拘谨,咱们可是一起从考察团出来的老熟人了。”

他往旁边挪了挪,示意她站在自己身旁,语气悠然:“怎么样?在第五军过得还好?”

林安点点头,叹了口气:“忙得脚不沾地,司令每天带着开会,我跟着翻译……不过,能真正看到战局是怎么运作的,也算是一种成长。”

林蔚轻轻笑了一声,微微侧头,打量着她:“你倒是比在昆明的时候更稳重了。”

林安也笑了,带着点自嘲:“哪里稳重,我每天脑子里都是各种情报、地图、战术……头发都要掉光了。”

林蔚轻轻地“嗯”了一声,沉默了一下,才缓缓说道:“这次会议,你怎么看?”

林安心头一震,知道他指的是刚才杜聿明和史迪威的交锋。

她想了想,斟酌着说道:“史长官很坚持他的战略,但他对我们的战力过于乐观……或者说,他认为中国军队应该毫无保留地拼尽一切。”

她顿了一下,声音低了些:“可是,我们的部队也有极限。”

林蔚轻轻地点点头,沉思片刻,才道:“你看的,比许多人都透彻。”

林安微微睁大眼睛,不太敢认这句夸奖。

林蔚却继续说道,语气平静而带着些许深意:“史迪威的做法,确实是标准的美式作风,他认为军人就应该服从命令,拼到最后一兵一卒,只要战术上还有可能取胜,就不该放弃。”

他顿了顿,目光远远地望向夜空,低声道:“但我们不同。”

林安轻轻咬了咬下唇,心里有些触动。

是的,他们不同。

史迪威可以毫无顾忌地要求中国军队死战到底,可中国的资源是有限的。

“所以……”林安迟疑了一下,低声问道,“林长官,您真的同意史长官的指挥吗?”

林蔚微微一笑,语气带着些玩味:“表面上当然要同意,否则你觉得他会轻易罢手?”

林安心头一震,忽然明白了——林蔚这几天的言行,分明是在顺着史迪威的意思,暗中却一直在与重庆保持联系,力保中国军队不会在不明智的情况下被继续消耗。

“那……”她迟疑了一下,忍不住问,“重庆真的会答应他的辞职吗?”

林蔚嘴角微微扬起,语气淡淡:“辞职?他当然不会走。”

“可他刚才……”

林蔚轻轻一笑,把手里的烟卷在手指间转了一圈,语气带着几分不屑:“他不过是施压罢了。美国人在中国战场有利益,史迪威不是那么容易‘走’的,他只是想逼重庆让他掌握真正的指挥权。”

林安怔住,随即恍然大悟。

原来,史迪威的辞职,并不是真的要走,而是希望借此让重庆不再插手他的指挥!

“他若真的要走,现在就不会只是在会议室里摔桌子,而是直接离开梅苗了。”林蔚淡淡道。

林安想了想,不由得低声笑了出来:“所以……这是在跟重庆赌气?”

“差不多。”林蔚轻轻耸了耸肩,语气无奈,“他以为自己能掌控大局,但重庆毕竟是重庆,绝不会轻易放手。”

“校长怎么想的?”一个低沉的声音忽然插进来。

林安一怔,转过头,就看到杜聿明正从阴影中走来。他的军大衣半敞着,脸上带着几分疲惫,但目光依旧锐利。

“杜司令。”林安立刻立正敬礼。

杜聿明摆了摆手,示意她放松,目光却牢牢盯着林蔚:“蔚公刚才的话,我听见了一些。”

林蔚微微一笑:“哦?光亭,你怎么看?”

杜聿明哼了一声,点燃了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缕白烟:“史迪威的打法,太天真。他根本不考虑补给问题,就想着让士兵去死战。”

他顿了顿,语气加重:“不是不愿意打,是不能白白送命。”

林蔚轻轻点头:“所以,你打算怎么做?”

杜聿明笑了,笑得意味深长:“我还能怎么做?校长的命令已经下来了,不许再增兵——这是命令。”

他掸了掸烟灰,语气不疾不徐:“史迪威可以闹,他可以摔桌子,可以辞职,但最后,他得听校长的。”

林安听着两位长官的对话,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奇妙的感觉——这不仅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场政治博弈。

史迪威想要完全掌控指挥权,而杜聿明和林蔚,则在努力确保中国军队不会被盲目消耗。蒋更是早已在幕后做出了决策,牢牢掌控着大局。

战争不仅仅是前线的拼杀,更是后方的角力。

————

天色昏沉,雨后的山路泥泞不堪,车轮碾过泥水,扬起湿润的尘雾。梅苗的会议已成定局,车队正缓缓驶向瓢背。

林安坐在卡车后排,手里攥着笔记本,眼神落在尚未收拾的记录上,但脑海里却仍然回响着会议上激烈的交锋。

她并不常见到这样级别的博弈。前线的生死,在会议桌上只是一场复杂的谈判。史迪威、杜聿明、林蔚、委员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算盘,每个人都在角力。而她,作为翻译,既是旁观者,却又深陷其中。

“你在想什么?”

熟悉的低沉嗓音从身侧传来。

林安一抬头,才发现杜聿明正坐在她旁边,微微侧过脸,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她连忙直起身,手指下意识合上笔记本:“没什么。”

杜聿明“啧”了一声,眼神带着几分审视:“你在想会议上的事。”

林安顿了一下,最终还是点头。

车轮颠簸着碾过坑洼的山路,雨后的寒气渗透进车厢,林安抱紧军大衣,思索片刻,才低声道:“司令,您怎么看这次会议?”

杜聿明哼了一声,缓缓吐出一句话:“没什么好看的。”

他微微侧头,目光深沉:“战争是打出来的,不是吵出来的。”

林安愣了一下,仔细咀嚼着这句话的分量。

她不是不懂他的意思。史迪威在会议上拍桌子、摔东西、怒吼,可他的命令最终还是没能让第五军立刻进攻——因为战场不是靠情绪赢的。

林安迟疑了一下,还是问:“可是史迪威长官……他真的相信我们能反攻吗?”

杜聿明冷笑了一声,嗓音低哑:“他不是相信,是想要。”

他掸了掸军靴上的泥点,慢悠悠地说道:“史迪威有他的盘算,他想要中国军队硬顶着日军打,尽可能拖住敌人。他自己不会冲在前线,但他希望我们死战不退。你说,他信不信我们能反攻?”

林安皱起眉:“如果是这样,那他为什么非要在会议上那么坚持?”

杜聿明嗤笑了一声:“这就是政治。”

“他不是不懂,而是不能承认自己错了。”杜聿明语气平静,“史迪威是美军派来的,他的职位、影响力,靠的是他在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