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的烟火气和人流是最多的。
我找了一个角落,脱了一件厚毛衣后看起来不那么奇怪了,虽然对我来说有些冷,但还是面子比较重要。顺便我让小杰把黑色羽绒服也脱了。我把羽绒服叠好裹住毛衣,像揣着个篮球似的夹在怀里。我很想放在车筐,怕被偷,只好这么拿着上路。
我和小杰跟着人流边走边逛,在一个铺子那儿买了糖烤玉米,刚做好的玉米很香很甜,我们两个吃的很有滋味。
我和小杰没怎么一起逛过早市。主要这小子总是往山里跑,而且买日用品基本上是米特小姐负责,通常我会和米特小姐一起去。
只有几次,我,米特小姐以及小杰三个人去了一次集市,不过那也不算早市,而是晚市。那次的晚市有烟火表演,奶奶年纪大了,她说在家里也能看到,于是没跟我们一起去。我们看完烟火后当晚吃了炒面。我和小杰都觉得很好吃。
一种加满甜辣芝麻酱口感的酸酸甜甜有韧劲的炒面,撒上黄瓜丝花生碎,几片烟熏火腿,最后再铺满肉酱。
有小中大,微辣中辣爆辣的选择。
我和小杰那次都选的大份中辣。
吃的两人嘴边一圈辣油,擦完都是红的。
那种口感以及麻酱的香味让我两一个劲埋头吃。回去路上米特小姐还给我们一人买了一份加了牛奶的苹果冰沙,我和小杰手托冰沙用勺子挖着吃。
夜空的星星高悬头顶,明亮的有如塑料小碗中亮晶晶的冰沙,甜蜜冰凉的冰沙融化在舌尖,与炒面最后残余的辣度一起,给我两留下了梦幻又夹杂热度香气的夜市印象。
我在心里盘算着待会带些炒面回去,这样我只需要加热一下就可以了。因为我和小杰相处久了,他也知道我的厨艺烂的要命,同样,小杰自己厨艺也不太行,于是我俩都默认来这里是为了买现成品回去吃。
我觉得小杰有一点的好处是在,他虽然年纪小,但看到那些电动玩具压根不在意,我们经过的一家玩具摊附近占满了央求长辈买给自己的小孩们,我瞟了一眼小杰,发现他的目光很快便从那些电动玩具上移开了。
我想可能对他来说,看惯了山林里的有血肉会撒娇的动物们,重复摆动尖叫的塑料制品肯定很无趣。
作为鲸鱼岛唯一的集市,规模以及商品种类比起其他港口集市要丰富很多。
货摊沿着港口纵向一直往尽头排列,条件一般的底下垫张布,摊主坐在布上,面前全是一堆堆塞满的商品。稍微正式一些的搭个棚子,商品放在架子上展示,这种很多都是卖些小件手工品,也是琳琅满目,小到掏耳勺,大到帽子围巾衣服这种寻常百货。
这种是集市最常见的,不必多说。要我说,最有意思的,要属那些卖海货的商贩。顾名思义也就是海里淘来的货。铺子的桌子上铺着廉价的工业浮夸毯子,上面摆满了被海水腐蚀过带有明显锈迹的工艺品。
老板们当然打扮的也都相当流浪风,一副随时出海下潜给你淘宝的派头,他们的身后通常升起悬挂架,架子上勾满了更令人眼花缭乱的东西。
全是重工。
老板一口一个做不了假,强调亲自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现在都忘不掉一碰就化的尸水感。
珠宝,黄铜,镜子,刺绣,木耳花边,漆皮,金属扣,领结,天鹅绒,丝绸是店里的主打。
之前我跟着船长的时候,有时候他们下船逛,我就爱往这些货摊里钻。一个是那些东西实在好看,带着一种上世纪腐烂的衰败奢华感,另一个是因为船长告诉过我,虽然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大城市卖不掉的尾货和流水工艺,但的确有些真货。
船长说,下潜淘来的叫海货,被海水冲到岸边的也叫海货。前者是具有历史基调的真品,后者你以为买到了古老民族的族徽,实际上是上个月才拉进海里的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