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天幕认证:十阿哥的命是一等一的好 > 第31章 黄袍加身

第31章 黄袍加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才半个月吧,天幕竟然又毫无征兆的出现了——

这一次神迹出现竟然还是下午,真是毫无规律可言。

继昭武帝的年少经历推论、昭武时期民族大融合之后,不知道这一期会讲些什么。

万众期待下,天幕很快给出来答案。

【上期我们从昭武帝和乾隆帝的通信中对比了中东皇室的治国方略,这一期我们重点来回顾一下昭武建国之路。】

好家伙,大家一直关注的重点来了。

假死脱身,在经历官逼民反之后,到底又发生了些什么?

要知道,从广州到东洲,何止万里之遥。

人渐渐隐去,然后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由此展开——

{吕宋岛上,昭武帝集合南洋一众豪商,开辟商路,做大做强。

这是昭武帝的起点,却不是他的终点。

觥筹交错间,一群豪商开怀畅饮,南洋商会草草建立,这也是帝国商会的前身。

这一刻,恐怕也没有人会想到,未来这个松散的商业组织在昭武帝手中通过贸易手段会掌控一个国家。}

??

???

这是什么意思,商人有这么大的力量吗?

重农抑商是朝廷的一贯方略,清如此,明如此,再往前的秦汉还是如此。商业手段控制一个国家,哪怕是小国,也不容易做到吧?

钱不如权,有权,钱自然就有了,经商的打点,官员的孝敬银子,懂得都懂。但光有钱,被逼民反,流亡海外的昭武帝就是最好的例子。

有官员道:“商会,毁灭一个国家,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有商人摇头:“商人灭国?真当国家的军队是吃素的啊!”

有百姓言:“官老爷就不管管吗?”

有迂腐士子惊呼:“农之为本,商之为末。舍本逐末,竟称圣皇?”

……

官僚们嗤之以鼻,豪商们也是将信将疑,这大概是绝大多数的真实反应。

但真的不可能吗?

服帛降鲁,买狐降代,求鹿于楚,衡山之策,一个又一个典故,齐相管仲早在数千年前,就将其展现的淋漓尽致。

利用好商业,确实能摧毁一个国家。

只是,计策是好计策,能灵活应用的人屈指可数,千古就这么一个管仲。

但想想弘暄一个多月前挨得那顿板子,小小年纪的他轻轻松松赚了二十多万两银子,有管仲珠玉在前,以弘暄的敛财手段,他能做到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这样想着,坐在椅子上的康熙帝也好,站着的胤礽也好,胤禛也好,有意无意的划过胤禟和弘暄。

瞧瞧——

都是做生意,人家弘暄靠的是真本事,甚至大到能谋国,再看看胤禟,若不是身份在那里,他能斗得过一众豪商吗?

他们什么都没有说,但好像什么都说了。

看的胤禟的脸都快绿了,不是,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还好,天幕及时缓解了胤禟的尴尬。

{新南洲的意外发现,一片近乎大清三分之二面积的广袤领土赫然展现在大家面前。尽管这是一片气候完全和大清相反的土地,但并不意味着这是一片贫瘠的土地。而中国人对土地的执念,是刻在骨子里的。

一大片无主之地,是个人都会心动。

于是乎,昭武帝以及附属势力不断从南洋往新南洲集结,畜牧养殖,粮食种植,茶叶红酒,羊毛纺织……都是好买卖,但海上运营,比天灾更可怕的是人祸,黑吃黑更是常见操作。

为了自己的商队,昭武帝尽心竭力。

于是,有了铁和煤的开采,有了坚船利炮的打造,有了远超规模的海上自卫队。

谁敢想,这一切的一切,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做生意。

做生意做到昭武帝这样的,也是旷古绝今。

南洋的无冕之皇,正统的皇室后裔,一个没有满汉之别娶了汉人女子的皇家子孙,昭武帝会被黄袍加身也就不值得奇怪了。}

为了做生意,然后拼命武装自己?

这是不是因果倒置了?

做这么大的买卖,不多请点儿人护卫,似乎说不过去。

但兵强马壮的,只做点儿买卖,似乎又有些小题大做了。

合理,很合理,怪不得昭武帝会被黄袍加身——

在大清,商人们没有人敢这么做,非法开矿,私藏甲胄,那都是谋反的大罪。不过,在南洋,在新南洲,可不会管这些,那里又没有皇权律法。

一时之间,不少实力强横的商人都在考虑要不要到南洋乃至新南洲圈块无主之地去做土皇帝。

但想了想,最终,还是按耐住自身蠢蠢欲动的野心。皇家都已经派了不少人按图索骥探寻这些地方了,悬赏也发了不少,现在想当个土皇帝,难啊!

当然,更重要的是,南洋根本不像天幕中展现的那么好。

岭南从蛮荒到富庶,不是一日之功,南洋也是如此,新南洲更是如此。昭武帝有这个本事,未必他们也有这个本事,开荒可不是一日之功。

而乾清宫前,胤禟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什么意思——

一个个的,看一眼弘暄再看一眼他,再叹息一声,他们这群人真是够够的了!

十四阿哥胤祯拍了拍胤禟的肩膀,说出了大家都心声:“枉九哥你还说你喜爱经商,可和弘暄相比,九哥你这……跟小打小闹,又有什么区别!”

他们兄弟,除了装听不见的胤誐,就连他一母同胞的亲哥,有一个算一个,皆似笑非笑的看着胤禟。

胤禟的生意,绝对算不上小打小闹,胤祯这样说纯粹是因为嫉妒故意挤兑胤禟。

从当铺钱庄,到医馆书铺,从粮店肉铺,到酒楼宾馆,从人参走私,到成衣铺子,那叫一个种类繁多。当然,胤禟能将生意铺展的这么大,他的身份也是功不可没。要不,光人参走私这件事儿,就够他喝一壶了。胤禟经商的能力是有,可要不是皇阿哥的身份,他生意也不会做得这么大,赚得这么多,光是跟竞争对手斗法就够他喝一壶了。

同样的,其他阿哥这样看着胤禟,也是因为嫉妒。就问每次看胤禟给弘暄大把塞钱的时候,谁不嫉妒!说别的,老九那个脸皮厚的,肯定不当一回事儿,今天可算是被他们逮着机会了。

作为皇家阿哥,这个身份尊贵是尊贵,但银钱嘛,不争不抢仅靠封俸禄生活的话,日子只能过得紧巴巴的,毕竟,人情往来也是很大的一笔支出。而兄弟里偏偏有胤禟这么个例外,爵位吧,也不高,朝堂上也没有啥势力,能拉得下脸,经得了商,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至于胤誐为什么装看不见,一个日常跟他九哥打秋风的阿哥,是嫌自己日子过得太好了?

胤誐本身是不差钱的,额娘的嫁妆,皇后姨母的嫁妆,最终都归了他。背靠钮钴禄氏,胤誐就没有穷的时候。但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九哥做生意,义气的胤誐那叫一个当仁不让。

那真是脑子一热,啥都不剩。

以至于刚刚进门的十福晋,面对一个光秃秃的阿哥府,需要用自己的嫁妆打点他们俩的日子才能过得下去。打肿脸充胖子,说得就是胤誐,就算这样,他也没好意思从胤禟手中拿回一部分改善生活。

能怪光进门的十福晋不给胤誐好脸色吗?

花着她的嫁妆养侧福晋,换谁,谁都没有好脸色。

这么多年,胤誐给九阿哥胤禟的那笔投资当然早回本了。问题是分红的钱进了十福晋的账上,那是留着给儿子的,跟胤誐又有什么关系?

当年胤誐打肿脸充胖子,只能哄十福晋花嫁妆银子养他们一家,他答应十福晋赚来的钱都归媳妇管的时候,就注定敦郡王府的富贵跟胤誐本人无关了。要是不去打他九哥的秋风的话,按十福晋划给胤誐每个月的月俸,也就够他外出搓上那么一顿的。

这种情况下,胤誐是疯了才去嘲笑他九哥。

胤禟选择跟弘暄站在一起,不理他那群糟心兄弟。

弘暄也确实很给力,他说:“放心,九伯,我不会忘了九伯你的。”

非常感动的胤禟不会知道,弘暄心里想的是,九伯那么有钱,拉投资都能拉一大笔,当然忘了谁都忘不他九伯啊,那可是大笔都银子啊!

胤祯听了赶紧道:“也别忘了十四叔啊!”别看胤祯老是嫉妒弘暄的待遇,捞好处的时候,他和弘暄那叫一个叔侄情深。

弘暄继续微笑:“好说,好说——”

毕竟海外发展,少不了银钱开路,送上门的冤大头,不要白不要。

有之前的二十万两打底,再加上天幕所言,倒是没有人不信弘暄能带着他们赚大钱,一时之间,众阿哥纷纷心动。

看着不少叔伯意东动的眼神,弘暄继续画大饼:“叔叔伯伯们对弘暄好,弘暄当然忘不了大家。放心,都有,都有,好处谁都少不了——”

钱放在府库里,只能落灰,还不如流动起来,好助力他开拓海外疆土。

胤誐想起上个月刚被弘暄坑走的那一千两银子,也不知道现在跟儿子弘暄申明那笔钱是他的投资还来不来得及。

还没来得及见识什么叫庞氏骗局的一众阿哥们对大侄子弘暄那叫一个信任,等后期看弘暄布局搜刮外国资本的时候,一众阿哥没有一个不庆幸幸亏弘暄是自己人。否则,这心黑的家伙还不知道怎么坑人呢!

玩金融,谁能玩的过他啊?

当然,此刻不知道弘暄有多心黑的一众叔伯们还是很信任弘暄的。

对此,康熙皇帝无动于衷,能挣到钱,那是弘暄的本事。儿子们愿意信任弘暄,愿意投资,双方关系好,皇帝高兴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反对呢?

康熙皇帝依旧看不起商人,但能用商业控制毁灭他国的例外。利用身份优势牟利的胤禟和白手起家经商建国的弘暄,那能一样吗?

在皇帝心中,胤禟经商,那是不务正业;弘暄经商,那是大有可为,双标的那叫一个明明白白。

只是,皇帝不明白,弘暄又是怎么从新南洲到了万里之遥的东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