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沉没 > 第56章 I am Rose. You are Lily.

第56章 I am Rose. You are Lily.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调查“Rosemagazine”背景时,路菲了解到背后隐藏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家杂志的创始人是一位华裔女性,创办之初恰好遇见一段异国爱情,“玫瑰“堪称最佳象征便以此命名纪念。热恋刚过半年,空难不幸夺走另一半,飞机在西太平洋上空忽然消失最终遍寻无果。

彼时索性把自己的名字改为Rose,人们便再也记不住她以前叫什么了。她坚信,上帝执意带走一具有温度的形体是为了把他的灵魂永远和自己系在一起。

Rose除了时尚,最热衷花语和占星。为此杂志开辟了专门栏目。其中,有一个栏目,多年盛行不衰,在当时的时尚圈娱乐圈风靡一时。许多高端女星都在追捧,带来不错的广告收入,栏目名称叫作“LilySaid”。

不少人认为,空难在Rose心里埋下巨大的阴影,某些观点立场也发生180度转向,从异性世界里抽离出来,鄙视以此为唯一的精神力量。

路菲又从史密斯那里要来Rosemagazine行销部负责人的电话。查看了历年“LilySaid”广告客户名单。果然没有TracyWang。

照外界猜测,TracyWang应该是最有可能追捧这个专栏的艺术界人士。偏偏没有她,其实印证了路菲的猜测。接下来只要放点血就能息事宁人。

被路菲魔性笑声吓到的Gun,最后还是不虚此行的。他拿到了进杂志社以来第一单栏目合作方案,广告金额在历年此类合作均价以上。

不会讨价还价,也不必讨价还价,直接给到无法拒绝的心理价位。为了广告客户的利益,接下来的报道口径就是甲方说了算了。

咖啡店出来以后,两个人站在门口又简单交谈了几句,临行前Gun偷偷瞄了路菲一眼,不可置信说:“菲姐,说实话,我挺意外的……”

“有什么意外的?你在这里实习这么长时间了,对于这种事还没习惯吗?”

“一直以为,你跟我一样都是学生,不过在TracyWang那里实习。为了要一份好看的实习报告,怎会如此卖力?现在我懂了……”

路菲心想你懂个大头鬼!

但是她,缓缓取出一支烟点燃,优雅知性地吞吐,目光迷茫辽远。

TracyWang的脾气,可不像路菲那样沉得住气。艺术家的性格本就略带神经质,十几年在美国生活,多少沾染了西方人的多血质。得知杰森闯的祸,第一时间就想解雇他完事。

路菲轻描淡写说了一句:“想想叔叔的感受吧……”

TracyWang拉着她的手,深情地凝视她的眼睛,用特有的低沉沙哑的嗓音说:“别人只是揣测我,并没有把我和某个具体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这样把自己抛出来你不怕绝了后路吗?”

路菲其实想说,这正是她求之不得的结果。

最后,什么也没说……

路菲的自作主张,长线来看终究是利大于弊。

如果说有一点点弊端,那么就是Rose女士本人因这单广告合同产生了主动求见的意愿。

路菲先是心惊了一下,感觉自己挑动某根敏感神经,可能给TracyWang引来一段无妄的纠葛。

继而很快稳定下来,她相信凭借TracyWang的智慧和阅历,自有办法拒绝或接受一段感情。

两个同样有故事的女人,交手一定非常精彩,完全在别人的想象之外,当然也和别人无关。

作为TracyWang的对外窗口,路菲不得不在她们见面之前,与Rose女士做一次电话沟通。

路菲例行公事询问她,是否希望安排一次关于TracyWang的专访?对方却调侃,她们的见面,本身就是新闻,应该会有记者追逐采访吧……又不像开玩笑的。

最打动路菲的,其实是她自言自语的那句:“IamRose.WhoisLily?”

“RoseandLily”的传闻,坊间一直暧昧不清。两位大女人也懒得解释,大概是各取所需吧。她们从这段感情,或者说外界以为的感情中,分别得到了各自想要的东西。

无论抱定独身,抑或不再孤独。

所谓传闻,既代表着一种争论,也代表一种默许。不澄清,不解释,便可以不停发酵。

路菲自己呢?原本只想平息事端,稳稳地留在工作室,并没想从中获利,最后却成了最大的受益方。

TracyWang的行程忙得自顾不暇,多余出来的事情更是甩出去最好。既然路菲是合作的倡议者,自然知道宣传的方向在哪里。

先是在“LilySaid”专栏,撰写了整版问答式专访,从提问到回答,全程都由她一个人操刀。

这类专访的好处相当明显。比起记者视角的描述,弱化了很多主观性。至少读者是这么认为的。

如果问答双方,事前有良好沟通,阐述效率极高。别人想问而不敢问,或者直接问显得过于尖锐的问题,可转由委婉的表达间接获取答案。

TracyWang出差前,机场简短的碰头会上,她们将整版专访定位在:“不见面的记者发布会!”

对于被采访者的感性理解,也必须有专门板块呈现,兼顾读者的八卦需求。这个部分浓缩出来,被路菲弄成一篇侧记“TracyImpression”。

两千字侧写,比六千字专访,耗时超出三倍。路菲斗胆向TracyWang索要当年给剧组设计道具的草图,原以为此处难免涉及“陈旧性伤疤”会被拒绝,没想到她答应极其痛快。

结合她最早出道时的清奇构思,以及现在高定系列风格,能够清晰地看到,她从国内辗转到美国之后,设计理念的更迭和提升。其高明之处在于,当国内设计师依然沉醉于繁复结构,唯恐不能将更多元素加入设计中,她已经越来越明显地学会减法。

最近一次发布会上,路菲亲眼目睹了一块“麻布”从头裹到脚的样子,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接触草图和成衣多了就能明白,每一处褶皱的心思,每一寸长度的用意。

交给媒体专栏之前,TracyWang亲自审稿第一次发出不常有的惊叹:“终于找到了最懂我的人!”

这篇在当年名噪一时,拿下“新闻新翠奖”的侧写,据分析人士解读,胜在提出新女性角色这个概念。

她抓住了一点,人们普遍认为“RoseandLily”正在亲身示范一段非主流情感模式。因而所有的讨论乃至非议都在这个漩涡里打转。

与其把这个漩涡夷平,不如顺势而为让它成为一个承载舆论的漩涡,产生效应形成风尚。

果然,侧记一出,概念横流。

率先主动找到路菲在杂志上开设专栏的,正是Rose女士本人。职业敏感性令她不允许自己,错过任何一个爆点的创意,当然也不能错过一个潜质非凡的作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