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沉渊何止 > 第123章 123(补)申

第123章 123(补)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郭溜子此刻手里牵着一根链子站在街上面对围观群众,感到很苦恼。

他就是个臭耍猴的,上一只猴子被他不小心用鞭子抽死了,营生跟着断。

好在前阵子上山一趟又抓到只猴子,以为走运,谁知这猴子凶得很,忒难驯,日日对这野畜又打又吼的累个半死不活。

这猴子不简单,耐打,他鞭子都抽坏了几条还能活蹦乱跳。

自认当地一带驯野畜的没谁驯得过他,不在别的,只要够狠,畜生再野再凶那也是怕打的。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勉强可以带这猴子上街续他的营生了。

他要用很粗的链子和项圈牵住猴子,怕跑了,娘的,换作之前哪只敢当着他的面跑啊?也许是这凶猴子又吼又叫的缘故,路人觉得新鲜,好多都围上来捧场。

倒没耍什么马戏,光看他驯猴了,因为猴子不知怎的比平日还要凶,一点不配合。他起初还十分恼火,后来看到被逗笑的观众们纷纷朝他和凶猴子丢好多钱过来,心里顿时乐开花,驯猴的劲头反而大了。

休息时他拴好猴子,坐下来高高兴兴地数钱。没多久旁边上来一个人,问他猴子怎么卖。

抬头看,是个长相不错的青年,衣着简朴而不失书香之气。

“你说啥子?”

“请问,可以把猴子卖给我吗?”

奇了,别人都是来看耍猴的,来买猴的倒是头一次遇见。

可是猴子就是郭溜子的营生啊,而且是他好不容易驯的,虽然没驯好,但他怎么可能卖出去。但青年坚持要买,说价钱可以商量。

围观的人认出了青年,个个眉开眼笑。

“哎呀,这风度翩翩的不是妙桑官爷吗?”

“啊哟,官爷好,官爷好啊!我竟然在街上遇到了!”

“妙桑官爷可是咱县的好官啊,郭溜子,官爷看上你的猴子是你的福气啊,还不快识相些!”

郭溜子一听是当官的心慌了,牵起他的猴子迅速起身,他还没出声呢耳边的声音就一个劲儿怂恿他将猴子送出去,看着那些个观众的面孔,忍不住在心里呸了一声。

呸!

刚才还夸他猴耍得好,说猴到了别人手里耍得都不好看呢,见着个当官的过来说想要转眼就让他把猴送出去。

一个当官的要猴去有什么用,还不是新鲜几天就丢开了。而猴子对他来说,就是命啊!

叫妙桑官爷的青年知道他为难,从随从那儿接过钱袋子,直接将整袋银子都给他。

“不好意思,我真的想要。”

郭溜子抱着怀里的钱袋子,不曾感受过的重量使得他瞪大眼睛。虽然和他见过的别的权贵去酒楼一次挥霍的钱财比起来并不多,但那钱都抵得上他好几年的营生了。

霎时什么犹豫与为难通通烟消云散,郭溜子感激又兴奋地对青年拼命鞠躬,并将拴着猴子的链子递出去。

“谢谢,谢谢官老爷!!官老爷好人有好报,一定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链子下端拴着的猴子脏兮兮的,身上还有不少被鞭打出的伤痕,而青年弯下腰分明想将猴子抱起来,令周围人一愣。

然而那猴子似乎不喜欢人接近,呲牙咧嘴的差点将青年咬伤,青年只好牵着链子的另一端,在众人的注视下带着猴子离开。

注视青年离开的人群中有一个头上戴着斗笠的白发老人,从始至终面不改色一言不发,望着远去青年的目光中,似乎多了某些不同于旁人的东西……

……

随从跟在青年一旁,看主子的样子好似真要将这高价买来的猴子带回家去,忍不住道:“老爷,您……真要将这猴子带回府?”

“怎么?”

“这猴子看着太野性,方才就差点伤到您,府中人多,还有不懂事的少爷,若是将猴子带回去,怕是……”

青年低头瞧了眼链子下端的猴子,小家伙兴许是感受到带它走的人并无恶意,一路被牵着走,竟没有反抗。

青年叹了口气,“那当如何……”

随从道:“不如找个林子放了吧。”

“……若是又被抓到了呢?”

“老爷,”随从太了解他主子了,“救一命两命可以,救不了所有命;救一次两次可以,您也不能救一世啊。您又不是救世主……”

青年停住脚步,转身在猴子面前缓缓蹲下来,猴子应激向后退缩两步,对上青年平静而温和的面容后又渐渐定下来,四肢蜷缩蹲坐在地上像一个弱小的毛球。

青年慢慢伸出手,试着去触碰猴子,猴子立马后退避闪,使得拴着它脖子的铁链与粗糙的土地摩擦发出声响。

猴子过激的反应令青年鼻前一酸,他收回停在半空的手。

他静静打量了两眼猴子身上的伤痕,“先治好它的伤吧。”

随从:“我记得附近恰好有个医馆……”

“小兄弟。”

一位头戴斗笠、身穿道服的白发老人出现在他们身旁。

老人白眉白须、满面苍纹,看起来老得不成样子,却身姿高挺,行动稳健,慈眉善目又别有一番风度。其目光在青年身上,“小兄弟”就是对他说的。

不等蹲在猴子跟旁的青年站起来,老人已经来到他的身边,也面对猴子蹲下了身子。

老人又开口道:“这小猴老叟看着有缘,小兄弟可否以方才的价格将它转卖给老叟?”

听来,老人不久前也目睹过青年与郭溜子的交易。

青年打量着老人,想了想,“前辈要这小猴想做什么?”

老人哈哈一笑,“老叟一人云游四方久了总感觉有些孤独,若是多个小家伙陪伴,想想是不错的。”

“您要带着它云游四方?”

“这小家伙本该归于大自然,与我自在游走四方,岂不比困于一隅要好?”说着老人的手抚上猴子的头,猴子居然没有躲开,只是缩缩脑袋,苍纹手抚摸的动作很轻。

见此,青年和他的随从皆一愣。

看起来老人不像坏人,而且猴子对老人不一般的反应好似已阐述了冥冥之中。

“老叟会点医术,可以治好它,也可以照顾它,小兄弟同意的话,就将它交予我吧。”

“既有缘,”青年未思量太久,心里为猴子感到高兴,起身朝老人行礼,“在下便替这小猴,谢过前辈收留了。至于价钱就不必,在下甚是欣慰小猴寻得了好去处。”

“那怎么行。”

老人接着竟抱着猴子站起来,猴子在他怀中着实乖巧,他伸出手时手中多了个不知从哪里取出的鼓囊囊的钱袋子,直接塞到随从怀里。

印象中的佛人道人都是手捧着钵向人化斋的,对人递出鼓鼓的钱袋子还是头一次见。

随从惊了一下,抱着那钱袋子感觉比之前重太多了,没忍住用手指将袋口子拽开一些,看到的竟然是金灿灿的……

“金子?!”

随从将袋口拽开至更大,所见里面全都金灿灿!!

这么多金子,还是在翻贪官污吏的府宅时见过……

“前辈,您这……”

青年都震惊了,以为出现了幻觉。随随便便就扔出袋金子……所以面前的道人是什么不得了的人士假扮的么……

“还回去。”

听了主子的话,发懵的随从这才抖着手将钱袋子封好递回去,不敢收,怎么敢收啊。

“放心好了,不是什么不轨之财,干干净净。”老人不接,对青年道,“小兄弟,你收下吧,对你我来说,这都不仅仅只是金子。”

青年沉默片刻,不知是思考老人的话,还是考量收金子的风险,最终还是收下。

正要开口谢过,老人又道:“小兄弟,老叟可否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方才在看耍猴时,你眼中看到的,是什么?”

“……嗯?”青年有点懵。

老人笑了笑,回忆起刚才的场景,“他们,看到的是郭溜子厉害的耍猴技艺,是被耍的猴子反抗时的凶狠,是郭溜子与猴子之间的争斗……你看到的,是猴子身上的伤痕吧。”

“……”

青年又沉默,心中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老人抬起一只手搭在青年的一边肩膀上,像前人鼓舞后辈。

“祝你好运,小兄弟。”

老人步伐平稳,抱着小猴与链子远去。

青年望着那背影,肩膀上的触感似乎还在,似乎还压着某种奇妙的力量……

-

马六又看见了那个驼背的、矮小干枯的老头。也就最近的事,这条街上由流落街头的人们组成的队伍增添了一名成员,一个看着好像随时都能断气的老头,这老头大概是他们中年纪最大的了。

其实不算队伍,只是因为有着一样的“身份”、做着一样的事,看起来就像一支“训练有素的部队”。

这个身份叫做乞丐。

也可以叫叫花子,带“花”字,但和花一点都沾不上边。

大家都穿得又脏又破,没有家,没有钱,可以比一比的或许只有每天谁讨到的东西多一些。原先其他人还担心多个人自己会少点能讨的,怎知那老头也许因行动不便,只是定定地盘腿坐在那里,一声不吭地对着放置在身前的又破又空的泥碗。

真可笑,讨饭的不自己努力去讨,等着别人主动来施舍吗?

结果也确实没错,空着的碗永远空着。

马六问过老头为什么,老头说,由衷的施舍才叫施舍。

马六不懂,施舍就是施舍,由不由衷谁又真正知道呢?而且一个乞丐,还奢求别人怎样的施舍呢?

马六是个瘸子,拄着根枯竹棒当拐杖。他从小就跟着爹以乞讨为生,爹被城管打死了,他的腿被打瘸了,他又自己靠着乞讨长大,如今本还在上学堂的年纪每天想的却是怎么填饱肚子。

他个子挺高的,就是瘦得像杆子,爹生前矮矮的、小小的,他看到那老头就会想到自己的爹,于是每次讨到吃的,都会分给老头一些。

老头其实不是一个人,他带着一只小猴子。小猴子太乖了,被老头裹在布衣中不乱动也不吵闹,要么埋着头睡觉要么伸出脑袋睁着两颗水汪汪的眼睛张望四周,也许正因如此才不被拴着,毛发也是一丝不乱干干净净。

“谢谢你,善良的孩子。”

老头每次拿到马六分给他的吃食都会笑着说谢谢,但却不会分一点给小猴子,都是自己吃掉。

马六怀疑小猴子是因为太饿才没力气动,所以他会又分一些亲自喂给小猴子,老头不抢也不拒绝他给小猴子投喂,然后又替小猴子谢谢他。

奇怪的是每次当他将本就不多的讨来的吃食分出去后,他只吃剩下的一点却也没感觉到饿,而且在当晚睡得很安稳,不会夜里饿醒。

马六很喜欢那只小猴子,可以对着那双圆溜溜的眼睛看半天,老头只允许他摸摸小猴子的头。

“我可以抱它么?”

“抱歉,它会伤害你的。”老头说。

“为什么,它看着可乖了。”

老头依然拒绝,“不乖,离开了我,它会咬人。”

老头有时候会走开,不知去哪里,有时很久才回来,可能是到别处乞讨了,也可能是带小猴子四处逛逛吧。

相处没几天,马六和老头算是熟络起来,走动或休息时常常挨在一起。

街道附近有座很老旧的墙,墙上有座很老旧的神龛,神龛里放置的一尊神像已积满灰尘,听说是前朝遗留下来的,毁神位十分忌讳因此一直没人敢拆,香器中偶尔保留的几支点燃的蜡烛和香是城中老人插上去的,逢年过节时香火才会多一点点。

游荡的乞丐时常会经过那里,甚至有当街睡在神龛底下的,乞丐们几乎不会拜那神龛里的神像。

马六说:“我爹以前每次经过那儿,都要拜一拜,也要我一起拜。”

民间自古就有祭拜神灵的习俗,表示对神灵的崇敬以及表达祈愿和祈祷。

“你现在要去拜一拜么?”老头问。

“我不拜。”马六望着那神龛像望一件毫无价值的物品。

“……为什么?”

“假的,”马六说,“老天爷又看不到。”

马六接着又问:“您相信有老天爷吗?”

“……你相信吗?”老头反问。

“我不信。”马六两手举起自己的竹棒,“还不如信我的拐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