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梦锁红楼 > 第11章 智勇平乱,无惧政敌

第11章 智勇平乱,无惧政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19)

自从太妃答应去贾府提亲之后,水溶心情舒畅,上朝时愈发意气风发。次日,朝堂之上,皇帝正因为辽西农民起义一事忧心忡忡,征询各位大臣如何应对。

辽西农民起义并非农民有意作乱。其导火索是此地当年大旱,辽西农民几乎颗粒无收。而辽西刺史张秨为人奸诈、贪图财富,不肯开仓放粮,反而把那粮仓里的屯粮囤积居奇、高价出售,致使贫苦人家饿死的不计其数。当地好汉赵杰义愤填膺,召集一些穷苦民众揭竿而起。他们攻入省府杀死张秨及其家人,夺取屯粮、杀富济贫、招兵买马,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军事力量,如风卷残云般直逼京师。

朝堂上,曳紫腰金的官员们一个个持笏而立,眉头紧锁,神色肃穆。心里暗自盘算着要如何回答皇上的问题,同时又不会得罪站在最前方的那个白胡子老干姜-----水蛭。

忠顺王爷水蛭是皇上的叔父、朝廷的重臣。但此人不学无术,也不懂治国之道,平日里只喜好斗鸡、女人、和戏子。家中三妻四妾,还常年设着戏台,养着一帮子伶人,整日里咿咿呀呀地唱着戏。年轻时还曾涉猎骑射,现在年老了,腿脚不便骑不了马,但喜爱戏子之心却比年轻时更盛,经常把一个名叫蒋玉涵的年轻伶人留在内室伺候自己。这蒋玉涵虽说是个男人,可扮相比女人更有姿色,他知道忠顺王爷宠爱他,便也表现得机灵乖巧,由此得了许多赏钱。水蛭的妻妾们也对王爷和蒋玉涵之事心知肚明,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忠顺王爷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一个从文,任工部员外郎,一个从武,任殿前司首领。女儿名叫水如烟,长得花容月貌,从十四岁便入宫,深得皇上宠爱,如今已升为贵妃。

由于忠顺王爷水蛭是皇上的长辈,且儿女们都身居高位,所以皇上平时对他还是特别尊重的,曾特意下旨恩赐他可以佩剑上朝,不用在朝堂上跪拜。那水蛭也非常倨傲,从不把其他大臣放在眼里。朝廷中又有一派佞臣溜须拍马、常年依附于他,他便愈发骄纵。而那辽西刺史张秨正是水蛭的心腹,张秨的夫人是水蛭的侄女,张秨又投其所好,常年赠送很多珍宝、美女予水蛭,因此水蛭格外喜欢这个侄女婿。

此时,听说辽西有人起义,张秨一家均被义军所杀,水质怒不可遏,首先发声,说这些起义军都是些穷凶极恶之徒、乌合之众,妄图推翻朝廷、自立为王。朝廷不可姑息,要立即出兵镇压剿灭,便可迅速平定局势。很多大臣也连声附和。而那些对起义根源比较清楚的一些大臣,因惧怕水蛭的势力,都噤若寒蝉、低头不语,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

水溶站在水蛭的身后,暗暗紧皱了眉头。

水溶其实早就在暗中关注辽西的局势,张秨乃水蛭的心腹人尽皆知。水溶私下结交了很多饱学之士,曾和他们详细探讨辽西起义的根源和应对之策。此时在朝堂之上,听到水蛭的意见,水溶心中义愤填膺,却不便当场流露。见皇上似乎马上要同意派兵剿灭,水溶急忙上前一步说道:“陛下,王叔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臣弟还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皇上看到水溶的眼神,知道他胸有沟壑,一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便说:“溶弟直说无妨。”

水溶:“臣弟听闻今年辽西大旱,农民几乎颗粒无收。而饥民长时间得不到粮食供应,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现象,为保性命才举兵造反。陛下如果不问青红皂白直接发兵剿灭,可能反受其害、失去人心,逼迫更多的人造反。依臣拙见,朝廷军队可以先暗地里召集,但引而不发。陛下应先下旨调集各地粮食赈济灾民,并大赦天下,让他们吃饱肚子,知道朝廷既往不咎、并安置给他们可以耕种的田地,招降叛军首领及主要将领,那大多数人自然会偃旗息鼓、皈依朝廷。对于愚顽不化执意叛乱之人,则再进行剿灭不迟。”

皇上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夸赞水溶之策为上上策,并当即指派水溶任平辽大将军,领兵十万,负责招降叛军。随即又下旨,调集各地粮食供给辽西,并大赦天下。

水溶叩头领旨。下朝时,他用眼角余光看到忠顺王爷面色铁青、拂袖而去,知道已经和这个叔父结下了梁子。但为了辽西百姓福祉,水溶叹了口气,心说:宁可得罪你这个权贵,也不能得罪了自己的良心和天下百姓!想罢,便也坦然阔步而去。

(20)

下朝之后,水溶回到王府。向母亲禀报了朝廷下旨让自己前去辽西平叛之事。

太妃叹了口气,说:“才在家里安生了几天,又要出去了…”

“父亲在世时不是常说,大丈夫应建功立业、志在四方吗?”水溶笑着安慰母亲,却见母亲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便问:“母亲可有其他事?”

太妃叹了口气,终于说道: “溶儿,那林姑娘… 你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了。”

“什么?” 水溶大惊,急忙询问。太妃便把贾府拒绝北静王府提亲之事原封不动地说了一遍。水溶听完,心中如一盆炭火被冰水浇熄一般,直凉透了。可是在母亲面前,他又不好表露,怕让母亲担心,只得强忍心中失望,恻然浅笑道:“哦,这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原是我太心急了。林姑娘的确是在孝期之内,所以贾府此时拒绝我们的提亲也是情有可原,母亲不必在意!”

“只是,溶儿你又要等上两年啊…” 太妃心疼地看着水溶清瘦的脸。

”两年又怎么了,我现在还年轻着呢,我等得起!” 水溶又笑着宽慰了一下母亲,母子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水溶便请安离去了。

回住所的路上,水溶想着求婚被拒,心情十分沉重。他是不愿意在母亲跟前流露,才故意装作豁达的样子。其实,让自己再等两年,那日日相思之苦… 是何其漫长的一段时间啊!若是只有自己忍耐,还好,可是黛玉...她的身体,能否再支撑两年呢… 水溶想到这里,心情更加抑郁,不禁长叹一口气。

月影依稀洒落在王府庭院之中,如水银泻地,周遭景物似都笼在朦胧的雾色之中。树影斑驳,前面不远处是王府池塘,荷叶田田挺出水面,在月色下泛着凄凉的冷光。一只瘦长的鹳鸟站在阴影里,受到惊动,突然“嘎——”地叫了一声,扑腾着翅膀从水面掠过。水溶有感于此情此景,信步走向荷塘边,伫立良久,轻声吟咏道:

萍聚无觅处,归思楚江春;

寒塘照冷月,独鹳对离人。

人生不想见,动如商与参

今夕复何夕,徒有岁寒心。

水溶的身后不远处跟着一个贴身侍卫,正是顾广。顾广从小便跟着水溶,两人平时亦是好友,可以说是无话不谈,也经常切磋武功。顾广早就看出水溶对林黛玉用情至深,听说王府求婚被拒,见王爷今晚又如此伤感,也不由得伤心起来。他忽然想到自己的一个表姐在贾府任丫鬟,兴许可以帮忙打听黛玉之事。便走上前去,说道:“王爷可是为了那林姑娘伤感?”

水溶听到了他的话,但低头默不作声。

顾广:“王爷如果真的如此思念林姑娘,在下倒是可以帮忙。”

“哦?你如何帮忙?” 水溶半信半疑,转过身问道。

“我有一个表姐,在贾府任丫鬟,我可以让表姐帮忙打听一下林姑娘的消息,王爷如果想对林姑娘说什么话,我也可以让表姐去转达。”

水溶本不喜暗通款曲的行事方式,觉得这样好像不是很光明磊落。西厢杂曲之中那些墙头马上、诗琴相和、私定终身等姻缘,虽然美好浪漫,但与自己相去甚远。作为一个王爷,自己是不屑于如此行事的。然而此时此刻,对黛玉的关心与思念压倒了水溶心中的执念,于是思考片刻,说:“目前林姑娘身处孝期,不要去打扰她为好。只要她一切安好,我便放心了。如你表姐真的愿意帮忙,可让她去打听一下林姑娘的病情,平时吃什么药、心情可好… 喜欢什么等等,回复于我知悉… 别的,暂不需多言。”

“好的。” 顾广答道。

顾广的表姐名叫巧梅,是贾母房中的丫鬟。因为嘴拙、木讷、绣工平平,所以并不受贾母器重。但巧梅却和鸳鸯的关系很好,常常帮鸳鸯做这做那。鸳鸯没事时也喜欢和巧梅在一起做做针线、聊聊家常什么的,视她如自己的亲妹子。

这日顾广找到巧梅,把她约到府外一个僻静的地方,悄悄地告诉了她北静王爷水溶的用意。那巧梅的父母由于年老体弱、家中无人,长期都是顾广安排人照拂,巧梅自然对顾广十分感激,因此,一听表哥有所求,便点头一口应允了此事。顾广又千叮咛万嘱咐她不要多话,只需留意林姑娘的病情、吃药情况、平日里心情、喜好如何等等即可。巧梅从此便留了心眼,平时一旦有了去潇湘馆办的差事,便自请前去办理。鸳鸯对她很是信任,便将大事小情交给她去做也不多虑。后续,巧梅通过这种方法陆续得到黛玉那边的诸多信息,定期告诉顾广,顾广再报告给水溶,使得水溶方才稍稍安心一些。

(21)

水溶领命招降辽西起义军,立即召集相关将领部署出征军队,并责令户部官员做好粮食调配等工作,然后马不停蹄地率领官兵和下属官员赶往辽西。待到达与起义军对峙的君城之后,水溶令部队和人马先驻扎下来。自己亲笔修书一封,申明大义、言辞恳切地对起义军首领赵杰进行劝降。信中指出,朝廷深知天灾造成的百姓疾苦,已调集大批外地粮食赈灾,并许诺分配给流民可以耕种的土地,使其安身立业。同时,朝廷已大赦天下,对义军以往之事既往不咎。如若归降,将论功行赏、选贤任能、共建社稷、同治朝纲,但如若一意孤行、执迷不悟,必将严惩不贷。与此同时,水溶命士兵在城下广造言论,说朝廷即将开仓放粮,并给流离的民众重新分配土地。

赵杰收到这封信之后,犹豫不决。他早就听闻北静王爷水溶的大名,知道此人英勇善战、曾大败北方夷狄,并且素有贤名。现在此人率朝廷大军压境,若是与他铜盆碰铁桶硬碰硬,肯定是死路一条。况且朝廷已经送来了赈灾粮,并答应分配土地。跟随自己起义的士兵听说后,都感激涕零、准备偃旗息鼓。但与此同时,他又举棋不定,害怕万一朝廷有诈,自己和诸将投降后反被诛杀,就如那北宋时的宋江一样,到那时,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思来想去,赵杰决定召集众将领和谋士一起商量决策。

会议中,有个谋士对赵杰说,接受招安是可以,但要提出三个条件:一、先让朝廷军队后撤五十里;二、请水溶亲自单刀赴会,随身所带士兵不能超过二十个;三、朝廷需先将粮食运入义军所在的滢南城。赵杰听后,捋了捋胡须,深以为然,于是便让人给水溶回信,提出了这三个条件。

水溶收到回信之后,和军士们合议。军士们看罢,都大骂赵杰。有人甚至说干脆杀入城中把他灭了算了,水溶摇头说不可。又有人进言:第一条可以答应,但第二条、第三条绝不能应允。水溶沉思不语,片刻,对大家说,其实这三条都可以应允。众将一听,皆面面相觑、大吃一惊,纷纷力劝不可。水溶微微一笑,淡定地说:第一条,朝廷军队后撤五十里,是为了显示朝廷信守承诺,不会突然发兵缴杀他们,免却他们的后顾之忧;第二条,我亲自赴会,是为了彰显朝廷招降的诚意,不会设计加害他们;第三条,我听说现在滢南城里的百姓没有吃的,野菜都挖光了,都已经开始吃树皮了,如此下去,恐将出现易子而食的惨剧!这种情况我们怎可坐视不管?先运粮食进城,是为了赈济百姓,同时又可以争取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这样做,民众就会对朝廷感恩戴德,义军也就不战而退了。因此,这三条必须都答应!大家听了,深为感佩,却都为王爷的生命安全深深忧虑。水溶身边的贴身侍卫韩庆说:”王爷如果亲自赴会,只带二十个亲兵,这的确太危险了!如果那赵杰不仁不义,那王爷岂不是有性命之虞…” 水溶嘴角一挑,轻轻摇头,指了指面前的舆图说:“我们可以把赴会的地点改为滢南和君城之间的佐县,这里地势平坦,和滢南和君城呈三角之势。万一有变,我军可突然袭击,包抄敌人的后路,来个瓮中捉鳖。料那赵杰也不敢耍什么花招。”

大家听了,都深深佩服水溶的胸襟和胆略,大将们纷纷自告奋勇愿随水溶一同前去赴会。

赵杰收到水溶的回信之后,心中仍然半信半疑。但既然自己提的三条意见朝廷都接受了,自己也不能太得寸进尺,便接受了水溶的建议把会晤地点改为佐县。但还是惴惴不安,又带了大批士兵、护卫、弓箭手等人马一起前往佐县。让士兵和弓箭手埋伏好之后,大家在焦急中翘首以待。过不多时,果然远远瞧见朝廷方面只有二十来人骑马而来,为首的一人二十来岁,头戴金冠,腰佩长剑,身穿银甲白袍,绛红披风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