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穿越杨玉环,重揽长安月 > 第19章 梅妃落魄逢忠将,平凉奢靡引民怨

第19章 梅妃落魄逢忠将,平凉奢靡引民怨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江采萍的眼前还有些模糊,尝试了半天都没能聚焦。她看着眼前的身影在一动不动地停滞在自己身旁,想要开口说话,却发现自己口干舌燥,只能发出难听又嘶哑的“啊”的呻吟。

是皇上来找我了吗?他终于想起来,在长安冷宫中苦苦等待的萍儿了吗?

“庙后有一口井,你等等我。”

那人刚欲起身,江采萍猛地抬手,拽住其衣角。这一动作牵动了伤口,一阵隐痛自伤处传来。

别走……她的嗓子发出两个难听的断音,甚至听不清她到底想要说什么,只能看见她的眼睛祈求地看着他。

别走,我害怕。

衣角从她的指尖滑过,但那人明显感受到了江采萍的动作。

“娘娘,他们找不到这里来的,我们已经到城郊了。”他安抚了一下江采萍的情绪,起身去打水。

等他回来,江采萍的视觉已经恢复了些,她梗着脖子,吃力地看着他拿着一个瓦片,在桶里舀了一些水。

即便他用手指拭去瓦片上的泥土,那水中依旧混着不少尘埃。

“娘娘,这里没有碗,您将就一下。”

他扶起江采萍,起身的动作使她的伤口一阵剧痛,倒吸一口凉气。

她将瓦片支在唇边,井水入口,带着丝丝凉意与尘土的粗粝,却如同久旱后的甘霖。

“娘娘,您暂且休息一下,等您好一些了我们出发,北上。”

北上?

江采萍愣了一下。

她以为这是玄宗派来接她南下蜀地的。

她本是闵地莆田人,家人们也都不在北方。

似是看出了她的疑惑,面前的人说,“是贵妃娘娘派我来接您的。”

江采萍一听到贵妃两个字,就条件反射地抖了一下。她小口喝水的动作戛然而止,握着瓦片的手也不自觉地收紧。

贵妃?

她怎么可能会救我?

她仍旧记得那一年,她与玄宗在梅宫相会,被杨玉环赶了出去。

当杨玉环的玉足在波斯地毯上翩翩起舞时,自己赤着脚踩在泥土上,如丧家之犬一般逃离。

后来,她听说,那天,杨玉环一气之下把她的石斛珍珠全撒在了树下的泥土中。

她脑海中瞬间浮现出与杨玉环相处的过往,那些被冷落、被边缘化的日子历历在目。

不对……杨玉环,她随着玄宗南下蜀地了。可……为何是北上?这个人说要带我去北方。

江采萍的脑海中闪过可怕的念头。莫不是要把我送去安禄山军中受人折磨?她越想越怕,心中的不安如野草般疯长,绝望的情绪如潮水般将她淹没。

她剧烈地摇头,把手中的瓦片扔到了地上,用尽自己的力气在干涸的嗓子里挤出一丝声音:“我不去,我不……”

她挣扎着,牵引着伤口隐隐作痛。

那人看她这反应也没生气,弯下腰去捡起瓦片,说:“娘娘,放心吧,您弟弟江采芹和贵妃在一起。”

这句话像是一剂定心丸,江采萍突然就放心多了。

毕竟,江采芹在啊。

江采萍心中五味杂陈,她虽对杨玉环心存芥蒂,但弟弟的安危始终是她最牵挂的事。想到弟弟也在北上的队伍中,她心中的抗拒渐渐消散,也就不再挣扎。

“你叫什么?”江采萍问。

“秦双。”

当时,军队从成国渠过渭河时,秦双并没有跟随大部队过河——杨玉环暗中让秦双赶回长安救人。

其实,并没有必要为了救一个女人让一个将士涉险。毕竟谁也无法保证,秦双回长安时会不会遇上叛军,也无法保证秦双单枪匹马上路的安全。

但杨玉环认同江采芹的能力,她不想失去一个优秀的将士——与此同时,不想让这样的一个将领,在军中因私仇与自己作对。

再加上梅妃确实被之前的杨玉环争宠时欺负的有些可怜,她就做了这个决定。

只是,说服李琩同意这个行动时,杨玉环花了不少功夫劝说。

李琩错愕地问她是不是需要找道士来看看。

天色逐渐昏暗,虚弱的江采萍沉沉睡去,秦双抱着剑守在她身边。

夕阳下,平凉城却并不安宁。

平凉城下聚满了流民,他们拖家带口,衣衫褴褛,面黄肌瘦。一双双骨节分明的手拍打着城门,而平凉城门紧闭,将百姓的哀号拒在砖瓦之外。

这些难民应该不是从叛军铁骑下逃出来的,他们很难这么短时间内大量的涌来平凉。

人群中,一个瘦弱的老妇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向着城墙上的守卫磕头:“求求你们,开开城门吧,我这小孙子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再这样下去,他可怎么活啊!”她身旁,一个五六岁的孩子饿得双眼无神,虚弱地靠在她身上,连哭闹的力气都没有。

当杨玉环等人的车马浩浩荡荡出现在城门外,流民们纷纷回过头来,用一双双发着绿光的眼睛上下打量着军队。

杨玉环也被车马外的熙熙攘攘所吸引,探着脑袋扫过一张张消瘦的脸。

城门上的一个将士看到军队的到来,立刻下令打开城门。城门缓缓打开,沉重的吱呀声在喧闹中格外刺耳。

就在城门开启的瞬间,汹涌的流民不顾一切地朝着城内涌去。

“退后!都给我退后!”士兵们大声呼喊,声音被淹没在流民的哭喊声中。他们挥舞着长棍,毫不留情地朝着流民的腿上、身上打去。一时间,哭号声、叫骂声、棍棒击打□□的闷响交织在一起,场面混乱不堪。

那老妇被人群挤倒在地上,一双双脚从她身上踩过。

有将士从城里跑出来,到李琩马前行礼。

“元帅。”

“这些流民是什么情况?”李琩问。

“这两日泾水洪灾,淹了些田地,平凉城又无法容纳这么多乱民,杜副使怕他们影响城中秩序。”

杜副使?杨玉环一愣:“哪位杜副使?”

“杜鸿渐”李琩答到。

完了。

杨玉环心想。

历史上杜鸿渐为了给自己谋官,就暗中命人在平凉修建了与长安比肩的豪华宫殿,引起民愤。

她居然忘记了在平凉还有这么一个隐藏的大雷。

再看从官兵棍棒下爬起来的百姓,她瞬间觉得头皮发麻。这群百姓该有多恨自己啊。她连忙对身旁的李琩说:“快制止他们,怎能如此对待百姓!

李琩勒紧缰绳,提高音量,对着士兵们喊道:“住手!都别打了!”士兵们听到命令,动作一顿,纷纷停下手中的棍棒,退到一旁,可流民们依旧在往前涌,秩序依旧混乱不堪。

“大家稍安勿躁,我们这就为你们搭建营帐,请大家稍作休息,我们在城中准备一下,再迎大家进城。”

李琩又转头对那迎接他的将士说道:“速去清点城中粮草,统计可供应人数,再派人在城外搭建简易营帐,安置流民。”将士领命,迅速跑回城中安排。

一进城门,就看到杜鸿渐极尽谄媚地站在门内,身后甚至还跟着太监,太监手中漆盘上还放着一个茶壶,还有一杯热腾腾的茶。

街道两旁还有不知何时冒出的乐师们,也匆忙奏响丝竹鼓乐,一时间,鼓点、琴弦声与流民的喧闹声混作一团,嘈杂得让人耳根不得清净。

难得他在这么快速度内把迎接队伍准备得这么周全。

看着这场面,杨玉环真的是一个脑袋顶两个大。但她脑袋还没来得及长大,就被一阵风扇小了——有侍女拿着扇子跑到她身边扇风。云裳看见这架势,嘴都惊得合不拢了。

李琩的脸色已经越来越阴沉了,杜鸿渐却和没看出来一样,让那太监给李琩把茶送过去。

那太监立刻端着漆盘上前,恭恭敬敬地将茶盏递向李琩。可就在这时,一个流民被人群挤得摔倒在地,正好撞在太监身上,太监一个踉跄,手中的漆盘险些掉落,滚烫的茶水溅出,险些烫到李琩。

瞬间,就有士兵冲上前来,把那百姓摁着跪在了地上。

杜鸿渐脸色骤变,怒目圆睁,对着那流民大声呵斥:“大胆刁民,竟敢冲撞元帅!来人,给我拖下去!”

杨玉环见状,立刻上前阻拦,神色冷峻地说道:“杜副使,不必和他计较了。”

李琩也摆了摆手,示意那百姓退下。

等杜鸿渐真正把李琩等人带去迎接时,杨玉环才真正看到了“盛世大唐”。

那行宫里的装饰、器物、仪仗,无一不是照着长安城的模子刻出来的。

朱门宏伟,铜钉饱满,石阶光滑。

踏入行宫,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奢华景象。地面铺着制作精美的地毯。

桌上摆着的瓷器和玉石,够养活多少博物馆。

殿内的家具似乎也都换过新的,就连座椅的扶手上都雕刻着精美的龙凤雕像。

“本王怎不知平凉还有这样一座行宫?”

杨玉环都听出来李琩的声音是从牙缝里发出来的了,但杜鸿渐偏偏抓住了这个邀功的机会——

“这是微臣专门命人加急在旧宫殿上改造装饰的,就为了给殿下您接风洗尘。我们还备足了山珍海味和美酒佳肴,就等您到这里,给您献上。我已经吩咐下人去准备了,很快就能给您端上来了。”

杨玉环问:“准备食物这么快吗?”

杜鸿渐更自豪了:“娘娘您有所不知,我们每天都会准备一桌新鲜的菜肴备用,只要殿下来了,我们稍作加工就能够呈上来。

这样说的话,还真不知道这段时间杜鸿渐浪费了多少东西。

“那我就看看,你准备了哪些食物。”李琩“赞许”地点了点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