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穿越杨玉环,重揽长安月 > 第9章 天意

第9章 天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士兵们听了李琩的话,陷入了沉默。他们面面相觑,眼神中满是纠结。

一方面,他们跟随李亨,本是期望能在未来获得荣华富贵,可如今李亨背负叛国罪名,前途未卜;另一方面,李琩提出的方案看似合理,却又让他们对曾经被玄宗欺骗的事耿耿于怀。

随着武器落地的声音,一名士兵扔下了手中的武器,走出了阵营。

有第一个人,就会有第二个。

士兵们源源不断地丢下武器,越来越多的士兵受到感染,纷纷放下武器,选择回到李琩的阵营。

李亨看着这一幕,心中又气又急,却又无可奈何。他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好不容易集结起来的士兵就这样被李琩瓦解。

这一次,一间狭窄的柴房关不下这么多人了。

当李琩将事情一五一十地汇报给玄宗后,玄宗清楚,这太子是非废不可了。

玄宗坐在榻上,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看着被押进来的李亨,眼中满是失望与痛心。曾经对这个儿子寄予厚望,可如今他的所作所为,实在是让人心寒。

玄宗这时,才忽然感觉自己老了,自己已经是一个72岁的老人了。

如果人的年龄,能分成心理年龄和实际年龄,那么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变故前,玄宗的心理年龄,应该一直都保持在五十岁。

他想要和比自己小很多的杨玉环共度众生,他沉迷酒色,沉迷享乐,他一直觉得自己还很年轻,还以为是真的能够长生不老。

其实,他时光的洪流,只是被一道大坝阻拦住了.

那就是他亲自缔造的大唐盛世。

当安禄山唤醒了玄宗的美梦,盛世倾颓,这道大坝也瞬间崩塌。

洪水刚涌进玄宗内心的时候,玄宗懵了,所以他才会整整几日都魂不守舍,只会重复着怨天尤人的话语。

但他毕竟是一代帝王,他很快就治理了这汹涌的山洪,让自己的心理年龄不断成长。

他意识到,自己或许该放权给自己的儿子们了。

就在他想要给皇子们赋予重任的时候,太子叛国.

这就像是一道利剑,狠狠地刮在年迈父亲的心上。

这是太子啊,这是他当作继承人重视的太子,如今却在战乱之时,谋权篡位。

如果说刺客的行为,还有可能是杨玉环的诬陷,那这一次的动乱,确确实实是李亨做的。

他刻意扰乱军心,让他们的注意力关注在申请分兵的将领们,而自己,正要带着一群人偷偷离开自己,去当他的大唐皇帝。

玄宗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

他看着李亨,缓缓开口:“李亨,朕一直以为你虽有野心,但心中仍有大唐,仍有百姓。可你如今的所作所为,实在让朕失望透顶。”

李亨还想辩解,玄宗却抬手制止了他,“你无需多言,朕已心意已决。”

“来人,传朕旨意”,他喊道。自从潼关失手,他苍老的声音许久没有这样有力过。

如果说,潼关是长安和平的屏障,那李亨,一直都是他后事的屏障。

潼关陷落前,他总把安禄山的反叛当作儿戏,并不重视。潼关还在,战争离自己那么远;潼关不再,战争,又突然间离自己那么近。

太子还在,他总觉得自己心中的巨石沉沉稳稳地落着,大唐后继有人,是一个英明的君主。太子还在,未来还是那么明亮;太子被废,一切,又突然变得模糊。

但潼关失守的时候,玄宗已经软弱过一次了;这一次,他坚定地看着李亨,下了废太子的命令,没有任何犹豫。

那一刻,玄宗似乎又回来了。

他又变成了那个果断的君王。

“广平王李俶、南阳王李系、建宁王李倓、以及卫王、彭王等人,剥夺军权。”

“李辅国,赵千松,流放巫州。”

“其余有关人等,由寿王量罪具体判断,跟随朕,或是同李辅国一起流放。”

“太子李亨,暗结党羽,图谋不轨,意图分裂朝堂,扰乱军心。其私自与外臣勾连,妄议朝政,更有甚者,竟欲趁朕蒙尘之际,谋权篡位。故,贬为庶人,削其一应特权,夺其府邸田产,至蜀地后幽禁。”

这无疑是对太子一党的巨大打击。

李俶、李系等人虽心有不满,却也不敢违抗圣旨,只能默默领命。他们深知此刻反抗只会让局面更加糟糕,心中暗自盘算着日后寻机再为李亨翻案。

而李辅国听闻自己被流放巫州,脸色瞬间变得极为难看,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机关算尽,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

皇上把这个任务安排给李琩,明显是有意将他立为太子。

而此时,永王李璘却站了出来,想要和寿王一同调查,为父分忧。

李璘那点小心思,李琩哪里看不出来?

他自幼同太子交好,无非是想干涉决断,保下一些人,并在父皇面前多出出风头罢了。

李琩心中暗自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他淡淡地对永王李璘说道:“永王殿下,父皇既已将此事交予我,我自会尽心尽力办好,殿下若有其他事务,不妨先去处理,这边有我便足够了。”

李璘碰了个软钉子,却也不好发作,他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李琩如今深得玄宗信任,自己若是强行插手,反倒显得自己别有用心。

“寿王殿下,我不过是一片赤诚之心,想为父皇分担一二,既然殿下如此说,那我便不多插手了。”

李璘表面上还是一副恭顺的样子,只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怨愤。说罢,他便带着自己的人退下了。

这次谈话,杨玉环并不在场,但李琩与她再一次密会,告诉了她这些消息,也算是对她提醒自己注意李亨动向的报酬。

月影在李琩和杨玉环的脸上静静流淌,映出他们略显疲惫却又透着坚定的神情。

杨玉环皱眉,“李璘?”她一听这个名字,就陷入了沉默。

李璘在历史上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他在安史之乱后期割据江南,也是有野心的一位皇子。

不过,真正历史上,他的野心是从玄宗在玄宗下达分遣诸王诏之后开始逐渐显露的,他招募数万军队,沿江东下,表面声称要北上平叛,实则有割据自立的意图。

可能是因为这次太子提前倒台,白白空出了太子之位,李璘的野心就跟着提前显露了。

“殿下,李璘并非善类。”她提醒道。

“眼下最重要的是,劝皇上兵分两路。我曾答应过士兵们,让他们自己选择。但太子领兵逃窜之事刚发生,我若是此时再提这事,父皇说不定还会怪罪于我。”

“是的,我们不能提。”杨玉环肯定了他的说法“我们让天意提。”

详细讨论了计划后,李琩突然开口问她:“如果兵分两路,你会选择去哪里?入蜀,还是北上?”

“我......”她顿了顿,抬眼望向营帐外那片被夜色笼罩的天地,“我选择月光下的长安。”

等杨玉环回了驿站,在门口打地铺的云裳依旧没有睡着。她看到杨玉环回来,吓了一跳。

“娘娘,您不是睡了吗?”她竟然没发现杨玉环偷偷跑出去了,一直以为她在屋里已经睡着很久了。

杨玉环看了看憔悴的云裳,她的头发有些乱,地铺也被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她弄的皱皱的。

她摸了摸云裳的脑袋,说:“不要在外边睡了,冷。你进来睡吧。这是命令,不要拒绝我哦。”

她看云裳还在犹豫,接着说:“放心吧,我不打呼噜。也不会半夜梦游起来拿簪子戳你。”

云裳听了这话,被逗得笑出了声。她领了命,把地铺搬了进去。

杨玉环看着她躺躺在地上缩成一团的身影,有些心酸。

若不是这张床太小,容纳一个人都有些拥挤,她真想让云裳上来和自己一起睡。

那皇帝一个人占了个最大的大床,楼道里却有宫女们打着地铺、将士们更是风餐露宿。

她听说,喜欢睡觉的时候缩成一团的人,缺乏安全感。

云裳身为侍女,时时刻刻把自己包装成刺猬,需要保护自己,但其实她也只是一个年纪不大的小丫头。

由于历史被改变,军队不需要再去扶风,而是前往眉县,然后从眉县出发,直接上裹斜道南下。

而第二天,马车上的玄宗,突然发现杨玉环和中邪了一般。

她一路上眼神呆滞,一言不发,时而莫名其妙地又抹几滴眼泪。

这不仅吓坏了玄宗,更是让云裳担忧不已。

昨晚还好好的,怎么今天就成了这个样子?

玄宗忧心忡忡,不停地询问杨玉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可她只是眼神空洞地望着窗外,没有任何回应。

玄宗见此情况,心中越发焦急。

他又一次感到无助。

从安史之乱开始,这种情绪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他,让他本就年迈的身体越来越摇摇欲坠。

他立刻传令下去,让太医令前来诊治。

等太医令来的路上,他一次一次地在杨玉环耳旁呢喃着,祈愿着让她千万不要有事。

可太医来了之后,反复为杨玉环把脉,又查看她的气色,甚至用针扎她的食指肚,看她是否有反应。

但不管是怎样,都看不出来杨玉环有任何异样。

于是,他无奈之下,只说杨玉环似乎心神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具体原因他也难以判断。

一路上,唐玄宗和一言不发的杨玉环并肩坐着,粗糙的手轻轻地抚着她细腻的手背。

“玉环,你千万不要有事,千万不要......你若是出事,留我一个老头子可怎么办啊?”

这是很长的一段路程,军队走到梅县的驿站才停下来休息。

唐玄宗把杨玉环安置在自己的房间,一直守着她。

一旁的高力士突然端着一颗丹药来玄宗身后。

他隔两天晚上便会吃一颗丹药,据说能保证身体健康。而今天,恰好就是吃丹药的日子。

他看到丹药,突然想起了什么。

“传叶法善!”

如果太医令不知道杨玉环是出现了什么问题,那叶法善说不定知道。

科学走不通,他选择了玄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