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穿越杨玉环,重揽长安月 > 第7章 分兵

第7章 分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不久,玄宗自己阵营里的禁军又一次乱了。

李辅国等太子党羽在暗地集结,而其余禁军也纷纷抱团。

他们本就不愿去蜀地,心中各有各的算盘,如今看有人在带头结党营私,其他刚回过神来的禁军也纷纷叫嚷着让玄宗改变行踪。

禁军说剑南蜀地是杨国忠的地盘,那里的将领都是杨国忠的死党,他们杀了杨国忠,去剑南是自寻死路,不如起兵北上,另觅出处。

玄宗只一遍一遍的小声重复:“天命,天命......”

是啊,长安宫阙,是帝王的居所;历代陵墓,是李唐的祖坟。

自己这样逃窜,又怎能收复两京、中兴社稷?

杨玉环站在玄宗身后,静静地想着自己接下来的安排。

她猜到了李亨会被救出,然后分兵两路。但不能让他们得逞,自己必须要阻止这行动。

来都来了,就给他干一票大事业。

挽救唐朝的衰亡,给这个兴盛的王朝续命。

按照历史的走向,五日后,叛军兵不血刃占领长安,接着就进长安城大肆烧杀抢掠。

太子军队往西北方出发,在渭水河畔与潼关退下的残军相遇。

玄宗应当前往扶风,而扶风恰好有一批进贡的彩帛,发表演讲安抚军心,带着剩余的禁军前往西南行进。

回长安是不可能的,没有足够的兵力与安禄山正面作战,只会被一举剿灭。

若是南下,自己还可以用杨家之女的身份按住剑南,且蜀地连年丰收,甲兵全盛,又易守难攻,只是入蜀的话,后路被叛军切断,就被彻底困在了川蜀之地。

蜀地,在她看来,适合做战争最后的底牌,而不是蜗居的避难所。

如今,主要的战场集中在河北和关中地区,真源县令张巡,在雍州坚守;将领鲁炅驻守南阳,在被围攻的困境下坚守一年之久,两人阻挡叛军向江汉地区的行进,并保证江南的物资可以送到朝廷。

等叛军进了长安城,战事会有一段时间的缓和时间,安禄山等人忙于在长安城中享乐,会忽视战局,到时候,便是一个重整军备,调集重兵的机会。

李光弼此时,应该正想趁势攻取范阳郡,却被潼关的失手拖了后腿,耽搁了战事。郭子仪和李光弼如今正在河东地区,被战线阻挡不能南下,只能西行。

若是李亨带兵,他为了皇位的合理性,会先选择收复洛阳和长安,而杨玉环清楚,如果要最快地捣灭叛军,应该直捣范阳。

而江陵物产丰饶,永王李璘就曾在江陵起兵——这次,杨玉环抢了先机。

河北地区一片战乱,直捣范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如今,最好的办法是兵分两路,一路按照李亨原本的计划,北上灵武、另一路南下去江陵,招兵买马,再两面夹击进军范阳。

理想很丰满,转眼看现实——

她手上没有兵权,也不能把那些大唐名将调回来。

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原本,有杨国忠和杨家势力,但在金城驿变故后,杨家只剩下她孤身一人留在军中。

玄宗,一心只想逃命,军中也不乏贪生怕死的贵族,高力士,手中没有任何兵权,而自己作为女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哪怕三军不愿同玄宗南下,自己也是不可能掌控军队的,更无法下诏让在外的能臣将士前来投奔自己。

所以,杨玉环想,如今自己最需要的,是拉拢军队,是夺权。

她的目光回到了眼前,看着面前的场景。

韦谔在禁军前率先跪下,向韦见素和玄宗行了一个大礼。

“父亲,皇上,臣愿带韦家军兵平叛。”他身后跪下了三百名白袍将士,他们都是韦谔麾下带领的士兵,虽然人少,但个个精锐。

韦见素站在玄宗身边,看着儿子的眼睛瞪得像铜铃。

“逆子!”他抬脚就要踢,韦谔见状也不躲,韦见素实实在在地在他白袍上留下一个沾着泥巴的脚印。

“天命,天命,天命......”反观一旁,玄宗和失了魂般,根本不理会这边发生了什么。

寿王李琩站了出来,站在韦氏父子两身边,韦见素看寿王来了,后退两步,韦谔跪的更直了。

韦谔固执地重复道:“皇上,臣愿率韦家军平定叛乱。”

后边也有其他将士纷纷响应,申请出兵,不一会儿,稀稀拉拉地跪了一片。

但杨玉环遥望看去,这其中,并没有太子党羽的人。

她似乎猜到了太子要做什么——他的分兵是必然会发生的,但已经被扣上谋反帽子的李亨,不会来找皇帝说明,只会暗地离开。

如果放太子跑出去,相当于放虎归山。等他自立政权,无疑是一个大麻烦。

玄宗命李琩抚慰兵士,杨玉环站在玄宗身后,看向这位寿王——自己原本的丈夫。

相比于玄宗,李琩看着顺眼多了,至少不至于能当自己的爷爷。不过,从她被玄宗看上那一天起,就与李琩再也没有关系了。

而现在,似乎可以从李琩下手。毕竟当年,她被玄宗召入宫中时,李琩正与杨玉环两情相悦,面对分别更是惺惺相惜。但他若抗命,玄宗可找借口治罪于他,杨玉环无奈入宫,也是卖了李琩一个人情。

李琩扶起了韦谔,放大声音对三军说道:

“我明白,大家不愿去蜀地,但皇上也有难处,当下局势危急,选择入蜀也是权宜之计。蜀地易守难攻,且物资丰富,到了那里,咱们能稳住阵脚,再图反击。”

李琩本人其实并不想去剑南避难,他认为这样有愧于李氏列祖列宗,但由于不愿顶撞父皇,只能硬着头皮来劝说。

“寿王殿下,可......”韦谔还想辩解,李琩突然抬高了声音:

“太子是因心生反义,欲谋权篡位,刺杀皇帝,而你们此时与逼宫又有何异?你们难道也想步其后尘?”他这话说得好。寿王终究是长安城里勾心斗角的环境下长大的,先礼后兵,一句话震住了当前所有想要出兵的人们。

喧闹的人群安静了下来。

他们终究是不想被扣上谋反的帽子。

“好好休息,明日继续赶路,我们这两日落后了太多路程,当心被叛军追上。”李琩说完,静静看着面前的禁军和将领散去。

李隆基本想让杨玉环一起进屋去,但杨玉环以身上伤口疼痛难忍为由,拒绝了他的传召。

虽然伤口总有好的一天,但是能躲一天算一天。

很快,她便摸黑去找了李琩。

“寿王殿下。”她站在李琩身后,轻轻喊道。

身前,背对着她往前走的李琩脚步一顿。

熟悉而陌生的声音,曾今一次一次出现在他梦里的,后来却逐渐消失的声音。

最开始,杨玉环被玄宗抢走,他是愤懑的,明明是与自己比翼双飞的王妃,却硬生生被父亲抢了去,自己还不能有任何怨言。

后来,他娶左卫勋二府右郎将军韦昭训的第三女韦青娥为妻,生活还算幸福圆满,也逐渐忘记了之前曾与杨玉环的花前月下。

为了避嫌,他们也再也没有私下联系过。

如今,杨玉环却找上了自己。

她是来拉帮结派的。

李琩缓缓转过身,借着微弱的月光,看清了面前的杨玉环。

他的眼神有些复杂,有惊讶,有疑惑,还有一丝难以察觉的眷恋。

“贵妃娘娘,这么晚了,您来找我是为何事?”李琩尽量让自己的语气保持平静,没有一丝一毫的波澜。

“殿下,这几日真热闹呢。”她抬起头,看着天空中明亮皎洁的月亮,心里想起了那句诗——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她念出了声。

“长安,哪里还有捣衣声?贵妃倒是更幽默了。”他虽然是在反驳杨玉环,但他的声音逐渐充满了忧伤。是啊,如今的长安,即将陷入敌军的铁蹄之下,往日的安宁祥和早已不复存在,又怎会有那熟悉的捣衣声呢。

“捣衣声没了,但我们会捣烂安禄山那又圆又肥的肚子,不是吗?”

李琩别过头,不愿再看杨玉环,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嘲:“身处亡命途中,在蜀地又怎能对长安造成什么威胁?长安城沦陷在即,你也终于要回到所谓的家乡了。我记得你自年少起便再未回过家乡吧。”

“殿下,我的家不在那里。”她笑了。

是啊,她的家在千年后,在自己够不到的远方。

“我懂事起对蜀地就没有任何记忆了,如今长安城才是我的家。这里有我想要守护的一切。”

“殿下,如今太子谋反,继位的正统性不再”她没有再攀谈,而是直接切入了正题。毕竟自己可不是来求前任复合的,自己也不是古偶的女主角,只是需要先用闲聊降低他的警惕。

李琩微微皱眉,心中一紧,他隐隐猜到了杨玉环的意图,但仍不动声色。

“玄宗老了”她凝视着李琩年轻的脸庞,那张脸真像玄宗啊,但多了些平和与软弱,正如他从前的作风“他需要下一个继承人。”

“你处心积虑扳倒李亨,如今又开始打继承人的算盘,你好大的野心。”

杨玉环笑了,继续道:“这算盘已经明晃晃摆在我们面前了。如今,玄宗三十子,抛去才人、美人之子不谈,同你有竞争的只剩仪王、颖王、永王、延王、盛王。你喜欢独善其身,不想靠近权力的漩涡,但我知道你并非没有一点想法,毕竟当年,你是除了李亨之外,最有可能成为太子的人。”

“贵妃娘娘,慎言!”他摆了摆手,镇定之色不改。

倒也是个老狐狸,自己话已经挑这么明了还能面不改色,让人捉摸不透。

“殿下,你我心里都清楚,如今这局势,哪还有真正的安稳可言?太子已反,各方势力蠢蠢欲动,你以为置身事外就能躲过一劫吗?”在她的咄咄逼人下,李琩后退一步,杨玉环这才发现自己一边说一边往前多迈了几步,就差撞到他了。

“与娘娘何干?”李琩用调笑的语气说“娘娘专门为此事来找本王,难道娘娘也想要分一杯羹?”

杨玉环笑了。

“寿王殿下,我只想回家,去看看长安的月亮。”她说得半真半假,让李亨看不出她的真实想法。“殿下,方才在逼宫的禁军中,是否没有看到太子一党其余人的身影?您不觉此事有蹊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