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动京师 > 第14章 第十四章

第14章 第十四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宋雁书顺着贾虎的视线,看见了跪在最前方的王元。

一个发须皆白的老僧从侧殿走到王元身边合十,两人轻声说了几句话,王元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交由老僧。老僧接过,又双手合十念了一声佛号,接着将册子供到佛案前的一叠经文上,退了出来。

“师父留步。”

那老僧停下脚步,合掌行礼道:“阿弥陀佛,施主请说。”

宋雁书也合手一礼,问道:“方才那位公子供于佛前的可是经书?”

老僧道:“是,那是王施主亲抄的经书,特供于佛前,以赎罪孽。”

“罪孽?”

老僧含笑道:“施主可是王施主的友人?”

宋雁书也笑道:“非也,只是听说此处可请人代抄经书,一路走来却并没看见,又见那人拿出经书,是以向师父请教一下。”

老僧合十道:“如此,陈先生前几日积攒了不少需抄的经书,是以这两日都在后院经房内,施主请随我来。”

宋雁书却并没有动,而是掏出怀中的银子,“可否劳烦师父替我将银子送过去?”

老僧愣了一下,“这是为何?”

宋雁书道:“刚刚走至山下时,遇上一位公子,称身上有孝,不好冲撞佛祖,托我来替他送银两给此处抄经书的先生,为他抄些经书。我又与友人约在城中相见,眼看时辰要到了,担心迟了时辰。”

老僧点头,“如此,贫僧便代施主跑这一趟,不知那位施主需要什么经书?”

宋雁书卡住了,她对佛经并不熟悉,想了一想,道:“那位公子想祝祷病重的祖母早日康复。”

“贫僧明白了,施主何时来取?”

说罢,那老僧犹豫了一下,又道:“施主银两太多,恐陈先生一人抄不及。”

宋雁书又胡乱糊弄了几句,说是那公子不在意数量,只需抄一遍,主要是心诚云云。

见那僧人终于接过银两,往后院去了,宋雁书终于松了一口气。

倘若让舅舅知道是她给的银子,恐怕反而惹得他不快,正想着需得尽快找一个人定期替她来送银子,就见王元似乎听见了门口的动静,转过头来,两人视线越过人群,交汇在一起。

王元犹豫了一下,起身走出大殿。

“宋小姐到了。”

宋雁书回了一礼,两人闲话几句,见王元渐渐放松下来,宋雁书突然道:“昨日在城门处似乎并没看见王公子。”

王元顿了顿,观察着宋雁书的脸色,若有所指道:“昨日城门处,恐怕朝堂上下都有人在。”

宋雁书笑了笑,道:“王公子倒是很坦诚。”

王元苦笑道:“实话罢了,宋小姐会选择回京陵城,京中的各位大人都十分惊诧。”

宋雁书敛下笑意,审视般地看向王元,“陛下明旨要我回京陵城,怎么?众位大人都觉得雁书和父亲有选择?”

王元看向宋雁书,被宋雁书身上迸发出的气势震惊,张了张口,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在他们眼中,宋国忠手握重兵,又得民心,辎重短缺都拖不垮他,要是他有了反心,恐怕没人能阻止。只是要将这话放到明面来说,他还是有些不敢。

更何况,宋雁书作为宋国忠唯一的女儿,在皇帝圣旨如一张废纸的时候,遵从圣旨回来了,其中意味着什么,不能不让人深思。

宋雁书见王元局部不安,缓和语气,嫣然一笑道:“王公子不必紧张,小女随口一问罢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只是回京陵城。”

“昨夜,我偷偷去了李兄府中。”王元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说实话,他示意宋雁书与他走到墙角。

宋雁书跟过去,看向王元。

“李深?”

“是,李兄说,那道旨意并非陛下的意思,而是中书令的意思。”

见宋雁书眼神渐变,王元喉头动了动,感到后背渐渐被冷汗濡湿,他硬着头皮继续道。

“最初是陛下身边的一位宫女向陛下进言立后亲政,被中书令得知,杀了那宫女,又将陛下身边的人都清换了。陛下很喜欢那个宫女,因此与中书令争吵,后经过几方大人的博弈,陛下的旨意还是颁下来了,只是由立后改为了召宋小姐回京。”

“中书令竟如此胆大妄为?敢动陛下的身边人?”

王元嘴角一哂,似是自嘲,“如今京陵城臣不似臣,君不肖君,在中书令的把控下,除了他,谁也见不到陛下,他要如何还不是任由他?”

宋雁书没想到,她去贺晏明那里扑空的答案,会在王元这里得到。她去到前夜那处茅草屋时,屋中已空无一人,也不知是外出了,还是已是人去屋空。

“那位宫女是谁的人?向陛下进言的立后人选是谁?”

换句话说,是谁让京中将视线集中到了她父亲和她身上。

王元没想到,即便他已经尽力避重就轻,宋雁书仍然注意到这一点。

想起昨夜李深的神情,他有些不忍,于是别过头道:“宋小姐别问了。”

宋雁书看着王元,即便他不说,答案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李深一个朝堂之外的人,对事情原委却知晓得如此清楚,如同亲眼目睹一般,答案就只有一个了。那个宫女是李深的人,立后人选是她宋雁书。倘若陛下真的孱弱至此,她父亲的兵权便如大旱甘露一般对陛下有利。

父亲若无异心,那自然会全力助陛下亲政,除掉权势滔天的中书令。

即便父亲有异心,她成为皇后对父亲来说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操控陛下和朝堂的中书令,便是父亲要对上的第一个人。

只是没想到圣旨由立后变成了回京待嫁,如此一来,她要嫁给谁,便不再是定数,父亲的助力也就不知道会花落谁家了。

于是,李深就派人打着中书令的旗号来行刺她,无论成功与否,她都会注意到中书令。

那么,贺晏明也是李深的人吗?还是,有人想将贺尚书也拉进这滩浑水?

想通这一切,宋雁书忍不住心想,她昨日对李深的感受还真是一点没错,他还是那个写出瑰丽华章的少年状元,倘若他算计的不是她宋家便更好了。

见宋雁书久久不语,王元看向宋雁书,心中七上八下的,道:“昨日李兄与宋小姐一面后,深感歉疚,特意交代我寻机向宋小姐禀明此事原委。”

“另,李府中有中书令安插的人,恐怕宋小姐去李府一事,中书令已然知晓了。”

正说着,忽然见后院吵嚷起来,不少僧人都去了,宋雁书担心是舅舅那里有什么事,于是顾不得跟王元告辞,顺着人流一起往后院去了。

落在后面的贾虎看了王元一眼,忙跟着宋雁书去往后院,王元犹豫了一下,想着还得为李深说些好话,也跟了上去。

宋雁书躲在人群后,刚到后院,便看见一个穿着粗布麻衣,手中持着一串斑驳佛珠,看起来有些沧桑的妇人站在嬷嬷侍女的身后,气得面色青白,浑身直发颤,眼泪滚滚而下。

她颤着手指着前方的十来个人道:“你!你们!……”

一人面带苦涩地劝道:“夫人,实在是大人有令,府中有宴会,要请夫人回府主持,不然就算给小的几个胆子,小的也不敢前来打扰夫人啊。”

王元有些惊讶的声音在宋雁书耳边悄悄响起,“是中书令夫人。”

宋雁书侧头看了他一眼,有些意外他也跟了过来。

中书夫人身前一个身着深褐布衣,面容姣好,右眼下有一颗红痣的嬷嬷上前道:“夫人每年都要为大公子祝祷,大人也知道,如今马上到日子了,怎的就非要夫人回去。”

为首那人苦笑道:“兴总管没告诉小的缘由,只让小的务必请夫人回府。”

那嬷嬷道:“既如此,让那康兴亲自来请!不过一个奴才,仗着大人几分信任,就拿乔起来,派你几个不知事的人来扰夫人为大公子祝祷,真将自己当读书做官的人了,还是把自己当康府的主人了?!”

那人见嬷嬷如此说,忙不迭地跪下,愁眉苦脸下拜道:“小的万死不敢扰了夫人呐,只是若就这样回去,兴总管非扒了小的的皮不可,还请夫人可怜可怜小的。”

那嬷嬷闻言怒意更甚,还要再说,中书夫人却已压下悲意,脸上带着决绝,从头上拔下素钗,掷到他脚下道:“我也不为难你们,你们将这枚钗带回去,告诉康兴转告大人,我要为我儿往生祝祷,倘若大人步步紧逼,我便索性随我儿一起去了,好歹到了地下,我母子二人能团聚,也不必再日日碍着大人的眼。”

说完,中书夫人泪如泉涌,头也不回地急步回了禅房,那些嬷嬷丫鬟赶紧跟上。

那人苦着脸抬起头,见围了一圈人,捡起素钗,站起来拍拍膝盖啐骂道:“看什么!都滚开!”

众人一拥而退,宋雁书并没在人群中看到舅舅,便也放下心来,顺着人群让开路。

见那些人的背影消失后,宋雁书转过头,若有所思地看着紧闭的禅房门道:“夫人似乎与中书令不合?”

王元虽有心多说一些,表现表现,为李深拉几分好感,但无奈确实不清楚,只得摇摇头道:“后宅之中的事,我并不了解。”

想了想,王元补充道:“不过中书令的长子当初死得惨,又不清不楚的,若不是有次子,中书夫人恐怕当时就跟着去了。”

“不清不楚是什么意思?”宋雁书疑惑回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