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一湖金 > 第40章 第 40 章

第40章 第 40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谈了一年,终于是要定下来了。”书房内,高昌王对儿子庾昭明道。

前几日,康国王再次来信,信中对之前高昌王提出的要求做了明确答复,当然还留了一点尾巴,说要先和曹国再就细节商榷一次,可高昌王判断,会盟之事不日即将成形。

“这种事,光靠信件和使者往来是不够的,老康估计很快会再来信,邀请各国当面进行最后的商谈。我打算届时让你去,你提前打个腹稿,写个预案过来,我们仔细商议商议。至于副使人选,等我和丞相商议后再定。”

庾昭明点头:“好,儿臣知道了。”

父子二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庾昭明起身提出告辞:“若无他事,儿臣就先告退了。”

高昌王点头,庾昭明行了一礼,退了出去。

****

当晚,东宫后殿。洗漱之后,庾昭明散着头发,坐在桌前,翻看有司誊录的会盟之事相关往来文件书信,宫人们垂头侍立,寂静无声。

东宫的规格形制虽小于高昌王所居住的高盛宫,但同样深远厚重。时值深夜,后殿四角虽烛火荧荧,尤其庾昭明身处的书房灯火通明,又有屏风隔断,但一种空旷幽深感仍然如影随形。

窗外阶下,似有虫鸣,一声接一声,断断续续,在深夜里听来,尤有孤清之感,但庾昭明专注于案轴,浑然未觉。

烛火遥遥,更漏声长,庾昭明终于看完,他喊了一声团圆,让团圆上来把案轴收好,他自己则向寝室而去。烛光下,衣带流风,轻衫胜雪。

****

昭明走后,高昌王又召几位大臣论了一回事,见夕阳西斜,便起驾回了后殿。第二日,宫中传出旨意,博夫人带着博彤应召入宫,在后殿见到了王后。

“昨日庆亲王入宫,说他取中了彤儿。”博王后说。

博夫人早知道一定会是这个结果。“意料之中。”她笑道。

博王后的神情里有一种微微的沉吟,又道:“旨意预计这两日就下来,不过,我和大王商议了一回,决定把过六礼的时间定在明年三月。”

对于这个时间安排,博夫人有些惊讶,但随即想明白原因,点头道:“娘娘思虑周全,要在今年过完六礼,时间确实太过紧凑。再者,你三叔或许要接彤儿回家多住一段时间,如此安排很是不错。”

“正好也趁这段时间,彤儿多与庆亲王走动往来,彼此多些了解,成婚后也好相处。”博王后看着博彤,补了一句。

博彤心中一动,还未说话,博夫人已笑道:“这是自然。若按民间的说法,这就算已经定了亲。既然定了亲,三节五礼总免不了要走动。日后往来不会少的,王后不必担心。”

说着她看向博彤笑道:“彤儿的婚事定了下来,我也算放了心。以后咱们姑侄三人,就在这都护城里守望相助,我们博氏一族的血脉,也将在这都护城里永远绵延下去。”

血脉,绵延这样的词难免让人脸红,博彤皱眉:“姑姑!”

博夫人斜睨侄女一眼:“难道我说错了么?”

博彤有些气闷:错倒是没有错,可是……

眼见博彤脸色发红,博王后不得不出面打了个圆场:“彤儿毕竟年轻,姑姑就别逗她了。”

又说:“中午就在我这里用饭,我设个小宴,当做庆贺。”

博彤并非蛮不讲理之人,本来就是一句玩笑,阿姐又打了圆场,她于是接话应道:“多谢阿姐,到时候,我敬阿姐和姑姑两杯。”

博夫人爱听这样的话,“是该好好敬我们两杯,毕竟你阿姐和我可是为你操碎了心。”

****

宴席设在花窗之下。一桌小宴,姑侄三人围坐,就着微风和摇曳光影,三人把酒漫谈。博彤果然持壶举觞,认真给姑姑及阿姐敬了几杯酒。

见她脸色发红,还要举杯,博王后笑着拦住了她:“够了,等会儿喝醉了头疼。”

“阿姐放心,我酒量好着呢。”虽如此说,博彤还是依言放下了酒杯。

看着面如朝霞的妹妹,不知为何,一种忧虑再度浮上了博王后的心头。昨日夜间,大王亲口同她说了庆亲王想要延迟过礼定亲的事,理由自然是充分而正当的,也考虑得很周全,只是在这正当和周全背后,博王后隐约意识到了庆亲王的真实想法:他可能并没有那么喜欢彤儿。

意识到这一点后,她几乎整个晚上都无法安眠。这场婚事的起因,固然是因为庆王妃这个位置,可婚姻毕竟是一辈子的事,不论是出于私心也好,还是说她贪婪也罢,她都希望博彤能够拥有一段温暖美满的婚姻。

于是她想,该直接把实情告诉彤儿,可转念又想,妹妹年轻骄傲,若是直言以告,反而可能弄巧成拙。几番考量之下,她把延迟过礼的原因揽在了自己身上。妹妹和姑姑果然没有丝毫察觉,她却又隐隐不安起来。

于是终究忍不住道:“虽然旨意已下,但你也不要轻忽。有时间多与庆亲王往来,”

虽然酒意上头,但博彤仍然觉出一丝话外之音,只是一时理不清,于是说了一声好。

博王后心中喟叹,轻轻拍了拍妹妹的手。

一场家宴,最终尽兴而散。略作休息后,博夫人带着博彤起身告辞,博王后送出几步:“有时间的话,多进宫来,陪我和老太妃说说话。”

博彤看向阿姐,阿姐的表情依然温柔而明静,看不出其他。她若有所思,却还是应了一声好。

肩舆在广耀门前停下,姑侄二人下轿,走上了横街。在明德门外,二人坐上了马车。马车开动后,博夫人问:“怎么一路不说话,醉了?”

博彤没有醉,她只是在思索阿姐的话。“姑姑,阿姐今日几次提起让我多与庆亲王往来。”她终于开口,却并没有把疑问说完。

博夫人笑了:“那你就多与庆亲王来往罢。”

博彤看向姑姑,没有说话。

博夫人摇着扇子,带着一丝徜徉的醉意,闭眼歪在靠枕上:“你阿姐那句没说出口的话,不过就是庆亲王迫于无奈才取中了你,她怕你婚后难过,才三番两次让你多与去庆亲王往来。”

说完,她翻了一个身,换了一个更舒服的姿势:“你阿姐这是观照自身,觉得两情相悦最好。如果你也如此认为,那就按她的话去做,当然不想做也使得。庆亲王固然是迫于无奈才取中你,可你既然有让他无奈的本钱,婚后想必他也不敢薄待你。”

姑姑不再说话,博彤转过视线,看向车外。外面是一片明亮的街景,路人,马匹,树荫,围墙,她看着这些景象,如同过客,可她也是这景象中的一员,却不知落入谁的眼中。

****

第二日,宫中果然传下旨意,经擢选,常平伯之女博彤国色天姿,兰心蕙质,故擢选为庆王妃。一场热热闹闹,牵动无数女郎芳心的采选之事就此落下了帷幕。

旨意降下的第二天,唐太妃命人从宫中给博彤送来了两柄金玉如意,并四匹彩缎红绫。

送走宫使后,博夫人回来看了看这些赏赐品,笑道:“看来老太妃很满意你。你该入宫一趟,去长春宫当面谢恩。”

彩缎在阳光下发出锦绣夺目的光芒,博彤说了一声好。

对于博彤的到来,唐太妃果然很高兴。不论这场采选的初衷到底是为了什么,博彤的出身和相貌实在让人无可指摘。

她拉过博彤的手,让她不必客气,“以后就是一家人了,要自在相处,不必如此谢来谢去。”

博彤腼腆一笑,恭敬道:“大人赏赐,固不敢辞,却不能不当面谢恩。”

这样知礼数又恭敬的准儿媳,谁会不喜欢呢?老太妃拍着博彤的手,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宫中下旨,定在明年三月过礼的事她早已知晓,不用问,也知道必定和自己儿子脱不了关系。庆儿的这份倔强,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她这个做母亲的只能尽力来弥补。

“我这个儿子,自小脾性就有些执拗,以后你要多包容担待些。”

“好。”博彤说。

老太妃很高兴,又说:“不过庆儿虽执拗,却也是心软之人,你多包容他,贴合他,他一定会好好对你的。”

博彤觉得这两句话和前日阿姐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她没有分辨,只是又说了一声好。

唐太妃愈加高兴,二人又说了许多话,最后,博彤起身告辞:“今日我就先走了,改日再入宫来看您。”

老太妃连声说好,携着博彤的手把她送到了殿门外。门外,博彤最后行了一礼,转身离去。

博彤一路走出了广耀门,走上了横街。横街上,侍卫林立,街道宽阔,安静而岿然。这条通往宫外的路,她走了很多回,但从没有哪一回如现在一般,让她感觉如此空旷。

她一路独行,直到被一阵喝道声所惊醒。她停下脚步,转头看去,看到了正走出宫门的庾昭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