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一个在公交车上,一个在马路上,俱是大大方方的,卫小婉都没有半分怀疑。
结果下了公交车,李老头偷偷对卫小婉道:“老马那面条鱼新鲜着呢,今天咱要钓不到鱼,就多买他一些,多少凑个数嘛,不然回去可不是让人笑话!”
卫小婉:!!!
这两个老头,竟然就那么光明正大的讨论私下交易的事情,胆子是真的大!
她压低了声音,急问道:“你们不怕被人给盯上啊,这抓住了可是要游街的!”
李老头听后哈哈笑了。
“你这小丫头,我还以为是个胆子大的,没想到这么谨慎!这算多大点儿事呀,他抓的鱼自己吃不了,我们多少替他分一些,这怎么就不让了呢!你放心,这是海里的东西,也不算公家的,只要做得不过分,没人管的。”
卫小婉还是不太相信。她可记得她们老家就有人因为私下买卖了几斤粮食,被剃了阴阳头,上了批某大会,还游街示众;前几年还有一个做婆婆的因为偷偷卖了几颗鸡蛋,被自己的儿媳妇举报了,也挂上了牌子游街。
李老头的身份不低,可也正因为身份不低,才更得小心谨慎,那么多双眼睛都看着他呢。
李老头听了卫小婉的担忧,脸色变得很难看。
卫小婉还以为他终于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没想到他却道:“这种事情,看的都是地方掌权者的态度。一般有良知的当官的都不会太为难普通老百姓的,你老家这……”
他憋回去一堆脏话,想要再说些什么,就听小刘道:“李老,咱们到了。我给你安装鱼竿吧!”
李老头被转移了注意力,忙道:“好好,我就坐中间水深的那里,你给我把马扎拿过去!”
他们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大桥的上方,桥下是比较深的海水,已经有两三个人靠桥站着,把着鱼竿,静静的等着鱼儿上钩。
卫小婉这下可傻了眼。
她可没有想到今天钓鱼的地方竟然是在一个高高的桥上。
看看桥上钓鱼的几人,他们的渔具都非常专业。再看看卫小婉这边,只是一根简简单单的竹竿,上头简单的绑着一根绿色的尼龙线,卫小婉都怀疑,她鱼竿上的尼龙线够不够长,能不能够得到海面。
李老头组装好他的钓鱼竿,扭头和卫小婉要饵料,奇怪道:“你怎么还在那傻站着啊,快过来呀!”
卫小婉走过去,没好气道:“大爷,你也没说咱是来海边钓鱼呀,还是这么高的桥上,我这小鱼杆哪能行!”
李老头哈哈笑道:“你这鱼竿海钓是有些差了,不过也不是什么大事,你这根竹竿够粗,应该能撑得住,我再给你加上一段鱼线就行了!”
他看卫小婉还是气鼓鼓的,笑道:“你个小丫头,气性咋还这么大呢,行了别气了,你这竹竿断了也不可惜,下次我送你一根好的,保管好用!”
李老头是个钓鱼的老手了,他一通操作,很快就给卫小婉的鱼竿改装好了。末了嘱咐道:“你如果钓上鱼了,千万别生往上拽,叫我过来帮你啊!”
卫小婉没理解他的意思,一直到另一边一人钓到了一条鱼,她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能跑到这里钓鱼的人,大多都是工作比较清闲,家里负担也不重的。后来卫小婉才知道,因为Q城的文化环境,是全国首选的疗养圣地,不仅退休官员会选择来这里疗养,有的工人也会在假期到这里度假。
然而这时候的卫小婉并不知道这些,这些事情于她而言是根本就不敢想的事情,就像是另外一个世界一样。
桥上几人全都跑了过去,有一个看起来四十来岁的壮汉拿起地上一个长长的绳索,把一端丢进了海里。
卫小婉靠近后才发现,绳索的一端绑着一个大大的钩子,壮汉小心的控制着力道,往钓到的那条鱼靠近。
那条鱼不算小,有三十多厘米长了,被鱼钩钓到挣扎的厉害,壮汉尝试了好几次,才控制着大钩子勾到了鱼鳃上,和钓鱼的人一起把鱼拉了上来。
这是今天上钩的头一条鱼,哪怕不是自己钓的,大家也都很兴奋,围着那条大鱼激烈的讨论着。
卫小婉在旁边听了半天,才知道这是一条梭鱼,这边上钩的基本上也都是梭鱼和鲈鱼,不过像这么大的梭鱼也是不常见的。
卫小婉心被氛围感染,也有些激动,她还从来没有钓过海鱼,和李老头回去后,飞快的掏出自己的秘密武器—一罐泥鳅。她挑了一个大小合适的挂到了鱼钩上。
李老头见到她的动作,笑道:“你这鱼钩能行吗?这么大的泥鳅,小心挂不住钩。”
卫小婉笑道:“我这鱼钩特意做的大,你就瞧好吧!”
她准备了好几种鱼饵,既然这边的鱼都挺大,那自然得上大一点的鱼饵了。
三兄弟在桥上来回乱跑,在几个钓鱼人附近挨个看,最后跑到卫小婉身边,你推推我,我推推你,还是苏木生最后开口道:“卫姨,我们也想钓鱼。”
卫小婉倒是把这件事给忘了,她笑道:“当然行,我给你们编的鱼篓你们拿着吗?”
三个孩子点头,各自把鱼篓拿了出来。卫小婉找出一圈尼龙线绑在鱼篓上,翻翻自己带的鱼饵,找到一些鸡肠子和吃剩下的大骨头,塞到鱼篓里,让几个孩子慢慢的放到海水里,绳子的另一头绑在桥上。
她做这几个鱼篓的时候,就想到了可以当地笼用。
几个孩子放完了鱼篓,也不走,一直眼巴巴的望着水面,最小的苏火火更是没有多少耐心,时不时的就要把鱼篓抬起来看看,见什么都没有,又失望的放了回去。
卫小婉哈哈笑了,道:“你们随便去玩,过一会再回来,可千万别一直提鱼篓了,不然鱼都被吓跑了!”
苏火火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他们也不乱跑了,就守在卫小婉身边,看她和李老头钓鱼。
一行人下午才回家,此时鱼篓已经快要满了。
卫小婉和李老头大概是运气不怎么好,两人加在一起也没有钓到几条,倒是几个孩子的鱼篓,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收获,不仅有鱼,还抓到了八爪鱼和螃蟹,把几个钓鱼人全都吸引了过来,最后大家都没有多少心情钓鱼了,全都在研究几个孩子的鱼篓是怎么抓到鱼的。
三兄弟今天可真的是高兴了,他们今天是抓到鱼最多的,而且还被夸了很多次,三人的小胸脯都挺的高高的,就连苏水生脸上都红扑扑的,此时一心只想回家,给奶奶和苏爹看看自己的收获。
李老头要去老马家里拿鱼,本来几个孩子有些等不及,但卫小婉却执意要跟过去看一看,他们无奈只得跟着一起去了老马的家里。
老马已经把面条鱼处理干净了,见他们来了,高兴的把他们迎进门。
卫小婉几人都是跟着李老头一起的,老马对他们的态度也很殷勤,给几个孩子都倒了糖水。
李老头算是老马的老主顾了,两人聊了半晌,卫小婉才知道李老头其实并不常住在家属院,他只是来家属院里面的那个疗养院住上一段时间,过几天就要去他儿子家了。
“你儿媳妇刚生产,肯定需要补身体呀,我这还有几个海参和鲍鱼,你带着,给你儿媳妇补一补!”
这些都是好东西,李老头自然不会拒绝,他待要给钱,老马却说什么都不让。
“你这就是和我见外了不是!咱俩什么交情,我哪能要你的钱呢,这点子东西也不多,就当是我给侄媳妇的一些心意!”
李老头笑笑,也不再多推辞,痛快的收下了这些东西。
老马见到他们钓到这么多鱼也是很吃惊,尤其里面还有比较不常见的鱼,他就更是惊讶了。
问过后,才知道是几个孩子用鱼篓钓到的,但是他于钓鱼抓鱼也是老手了,也不是没有用过地笼,可从来都没有这么大的收获过。
待要细问,卫小婉却是不愿意说了。
老马不是没有眼色的人,见卫小婉不愿说,他也就没有再继续多问,只是再三嘱咐卫小婉一定要多来他家走动,平日里爱去钓鱼,也可以去海边找他做个伴儿,他对附近的海边都熟。
卫小婉答应下来,临走前,老马还送了几个孩子每人一个用贝壳做的小帆船,帆船做得十分漂亮,像工艺品。几个孩子犹豫着不敢接,偷偷去看卫小婉的眼色。
卫小婉在老家时见多了老马这样的人,知道这是拉拢的意思,正好她也有意和这人多亲近,就示意几个孩子收下了。
几个孩子显然很高兴,接过帆船后,好听话不要钱似的一个劲儿的往外冒,把老马乐得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回到家后,三个孩子蹦蹦跳跳的蹦进了家门,把竹篓里的鱼和背包里的宝贝帆船拿出来给爹和奶奶看,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
卫小婉跟在几个孩子身后,笑着听他们吹嘘自己的本事,感觉好像回到了家里,听着弟弟和张桂芳女士耍嘴皮子。
苏大娘笑着听几个孩子叽叽喳喳,抬头看到站在后头的卫小婉,招手道:“你站在后头做什么呢,怎么没让老李来家吃饭?”
卫小婉收敛起思绪,脸上露出个笑来,“他忙着呢,咱们把鱼做好,一会给他送去些!”
实际上是李老头身份特殊,他怕贸然来苏卫国家里引起别人不必要的猜想。苏卫国也明白这点,李老和卫小婉处得来是一码事,但和他走得太近却又是另一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