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驰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策驰小说网 > 在北京送外卖的日子 > 第35章 第 35 章

第35章 第 3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件事过去后招娣开始疯狂赚钱。

准确说,是更疯狂。

她又找了两家便利店,商议好了等人家店员有事时应急接手,所以时薪要更高些,再就是送外卖开始更加连轴转,连大厅里一些钱多但棘手的单子也接。

招娣的想法很简单:早点攒到三十万归还婆家,买自己的人身自由。

岑坚嘴上不说,也跟着一起风风火火赚钱。

不过即使招娣忙得团团转,她还是抽空在群里问我们:“你们说,我改名字可以吗?”

招娣讨厌自己的名字不是一天两天了。

招娣,招弟,一听就是重男轻女的产物,一喊就像马戏团畸形秀上一样,似乎在招揽周围人来看热闹。

“以前我觉得这个名字不如霸总电视剧里女主那么诗情画意,但现在我更讨厌这个名字了。”招娣如是说。

为什么更讨厌,她没说,但大家都猜到了。

家人来北京闹了一场,让她更加意识到,自己不过是被家里人生出来买卖的工具。

不被期待,不被祝福,生下来就被恶意诅咒。

卓娆姐现在不送外卖闲在家里,所以回消息很快:“那你想叫个什么名字,想好了吗?”

“没想好呢,大伙儿也帮我出出主意呗。”

于是大伙儿开始给招娣想各种好名字。

小梅直接把她俩喜欢的霸总言情文里所有女主的名字都罗列出来,之后排列组合:

玥、希、棠、烟、夕、语、安、七……

瞄过去,似乎让人一刹那看了无数本言情小说,情天恨海缠绵不休。

“蓬语希、蓬安棠、蓬玥烟,听着就像有教养好人家的女儿。”招娣喃喃自语。

一听就是小康之家的独生女,虽然不算大富大贵但家境殷实,父母宠爱女儿如掌上珠,十七岁前吃过最大的苦头不过是学钢琴时手抽筋,十八岁后遇上一个待她如珠如宝的男人,短暂恋爱甜蜜折磨后获得一个happy ending。

“你还真别说,起这个名字,旁的不说,就是职场上领导为难起来都要犯嘀咕。”严大哥笑道。

严大哥想的名字要更简单些:“都说男诗经女楚辞,你就去翻《楚辞》,书本停到哪一页看见哪个字就是哪个。”

招娣没时间翻,岑坚就去帮她翻。

挑选了好几个名字中招娣都不喜欢,于是她决定自己去书店看看。

去了书店没找到《楚辞》,但一转身看见一本《小朋友读<礼记>》。

招娣随手一翻,就看见一句话:“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

“蓬,不就是我的姓吗?”

蓬矢六,矢读音通屎,她担心听起来不好听,想了想就叫“蓬桑弧”。

她就决定决定要叫这个名字。

我们都为她高兴,本来蓬姓就不好娶名字,蓬草,总让人觉得天地飞蓬无依无靠,可是蓬草做的箭就不一样了。

同样是单薄蓬草,做成箭可是要射中目标的,一下就在柔弱无依中增加了无限刚强。

蓬草又如何,照样能做箭头射中。

招娣一听就是受气向,而蓬桑弧则潇洒干练,像是香港职业女性。为什么是香港,因为我们小时候对于职业女性的印象都来自TVB港剧。

“不过原句不是只有男子能用吗?”

“男子又怎么样?妇女也是半边天,天地四方又不是男人的。”招娣振振有词。

蓬草做的箭和桑木弓,一弓一箭,射向天地四方。

要在男人的世界里打出个女性的天地。

想好了要改名,桑弧就去询问怎么改名。

如何改名是个大工程,要去户籍地所在派出所,还要一大堆流程,桑弧去搜,网上劝她“很麻烦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桑弧不气馁,直接打电话到户籍地所在派出所询问,对面工作人员和蔼可亲,问清楚她的诉求后跟她说了要提供的资料。

而且这次打电话还让桑弧知道一个新消息:她能从户口本里分离出来,自立一个户。

桑弧当时出逃时带走了自己的身份证,但却没有户口本,好在当时她婆家懒得迁户口,所以桑弧户口还在父母名下。

经历了这次家人来京闹事事件后,她连户口都想迁走了。于是在电话里捎带询问了迁户的流程。

想好了流程,桑弧开始写《改名申请书》。

这是改名流程必备的一张纸质资料,最重要的是要填写改名理由,桑弧想了又想,才写:“原有名字是重男轻女的产物,给本人精神上带来很大困扰。”。

当然困扰了,从上学时候老师点名环节就是她最难捱的环节,坐立难安,身后是窃笑,还有或怜悯或厌恶的目光。

招娣,说明这个家里没有男丁,并且渴求男丁,这个名字定格了一个畸形家庭的人生困境,家长毫不犹豫让外人看见这种困境,说明连最后一丝体面都不顾了。

又渴求男丁,又大咧咧暴露家丑,这样没有底线的家庭,能对女儿好到哪里去?

班里最调皮的男孩子都知道欺负招娣不用负责任。

一张手写的申请书,招娣写了又写,撕了又改,反复好几遍。

与此同时她还准备了改户口本的手续,打算前往户籍所在地。

她从离开那天就没想到要回家,生怕再被抓回去,但这回却生了无限勇敢,居然自己回了家。

等回到北京才告诉我们,岑坚大为惊讶:“你怎么不喊我一起陪你去?”

“对啊,叫上我们几个陪你去,就算有什么事也好照应啊。”

“没事。大家都忙着赚钱,哪里能耽搁。”桑弧笑眯眯,脸上是如释重负的轻松,比原来更勇敢了许多。

她去的是县城,准备好了身份证等资料,先坐高铁前往老家县城,再去往派出所办事,当天就办完了所有事,晚上直接连夜坐高铁回了北京。

“还是县城好呢,好大。没人找得到我。”

桑弧自然是提心吊胆,换了衣服带了口罩墨镜,生怕被家乡人捉走,但没人留意到她。

想想也是,她家在县城下面的一个村里,村里人要来县城还要坐一个小时公交车呢。

想通了这一点,她不再害怕,大大方方去了派出所办流程。

办事人员很客气,告诉她两个月后等户籍室打电话就好。

办完事出来,桑弧顿觉天地宽广,她还没忘去了当初的医院,找那位女医生还钱道谢。

女医生已经记不得她了,但她笑起来跟当年一样好看。

两月后,桑弧的身份证下来了,这下她成了堂堂正正的蓬桑弧,就连支付宝、微信都改了姓名,虽然折腾,但也值得。

以后她就是在北京工作的蓬桑弧,而不是西北乡下被丈夫家暴无路可退的招娣。

两月的时间不长不短,除了招娣改名,我们之间又有新事发生:卓娆姐的丈夫不打算离婚了。

也不知道是跟外面的女人闹了矛盾,还是回家见到儿子瘦了,那司机居然改了口风,说要洗心革面,从此守着卓娆姐安心过日子。

严大哥笑话:“同样是回归二字,男人回归家庭指的是不找小三,女人回归家庭就指的是辞职当保姆。”

我们几个都担心:卓娆姐会不会心软?

她教导我们几个要心硬,不要心疼男人,但她自己毕竟还是爱孩子顾家的老派女人作风,万一心一软,让那男人回归了家庭怎么办?

卓娆姐却不傻,先是从丈夫手里拿回来了那套房的归属,叫他写下承诺书,承诺儿子成年之后就过户到孩子名下。再就是要求丈夫收入全上交,连他手里的存款都要一并交上来。美其名曰:“看看你的诚意。”。

“你们放心,我也不是省油的灯。”她洋洋得意。

我们几个忍俊不禁,卓娆姐果然不是吃素的。

有了钱攥在手里,之前争夺的那套房归属权尘埃落定,想必就算男人出尔反尔,卓娆姐也已经达到了目的。

卓娆姐志满意得:“再熬两年孩子高考了我怎么也要跟他离,到时候就来北京跟姐妹们过,说起来,我还没遇上北京的夏天呢。”

“千万别夏天来。”小梅大惊失色,“热死人。”

北京的初夏太美好,不冷不热的天让我们放下了警惕,以为北京气候适宜,然而夏天很快就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

太热了。

到处都像一个大火缸,热气腾腾的蒸汽腾上来,头顶大太阳半点云都没有,连人的影子都被晒凝固了。

如果是干热也就罢了,偏偏湿腾腾的雾气又起来了,又热又潮,再加上身上流出来的汗,感觉全身都像在蒸汽房里待着。

偶然下一场雨,结果非但不降温,就连雨水摸上去都是温热的,让人疑心天上下开水。

这时候送外卖真是痛苦。

又热又难受,期待着电瓶车跑起来能带来一点拂面的冷风,偏偏风也是热的,混合着汽车尾气,扑在自己面上简直要疯。

“以前上班还有高温补贴。”严国栋语气重满是怀念,“可那时候好歹在空调房里,现在真在高温天气下工作却没有高温补贴了。”

“你当资本家那么好心?”小梅直摇头,“为什么凭空给我们一笔高温补贴呢。”

天气太热了,就算有高温补贴我都不想跑。

热热的暑气笼罩全身,干一个小时就感觉头晕晕的,脑子木木的,看到红绿灯时甚至要思索一下。

好容易借着拿单子的机会进了商场,凉气扑面缓了过来,可不到二十分钟又要进入热浪曝晒。

这么一凉一热交替,人就很容易中暑。

我之前一直以为中暑嘛,不过就是小感冒,喝点水吹吹风扇就好,可是没想到群里居然有位外卖员中暑去世了。

我们群里上百号人,大家都很哀痛。

物伤其类,谁没有在热天中暑过呢?谁不是拼死拼活跑外卖就想多跑几单呢?

有人转发了相关报道的短视频,后面半截是专家提示,要市民们“注意防暑,不能对中暑掉以轻心,天热时避免外出。”

转发后群里立刻脏话骂了几十条。

就连门口的流浪狗都知道在大热天躲进胡同树荫下伸长舌头散热,难道我们就不懂,非要在大热天跑出去吗?

我们外卖员是穷,又不是贱。

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会离开长着芦苇吹着清风的凉快乡下来这钢筋水泥牢笼里?

外卖公司只是发文表示遗憾,并没有给我们进一步的高温补贴。

那个去世的外卖员家属也来了北京,一位老太太,茫然抱着骨灰盒,脸上没有悲伤,更多的是茫然。

好好一个壮年人,怎么就这么去世了呢?

我们群里几百个外卖员们索性自己给老太太捐了一笔钱,就当是为了我们自己。

大伙儿平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但这时给钱都毫不含糊,你凑一点我凑一点,一会就凑了许多,听说还有其他群里的,加起来给老妇人凑了五万块钱。

五万块钱,在乡下,够生活一段日子了,再加上当地政府帮扶,应该她衣食无忧是肯定的。

只是失去孩子的痛楚却没有人帮她纾解。

因为这件事,夏强不许我送外卖了:“你本来从小身体就没我好,那么大热天送外卖,谁扛得住。”

他叫我白天学习,晚上凉快了再送外卖:“少赚点就少赚点,我也攒钱呢,你不要压力那么大。”

我也听从了他的建议,我也热中暑,头晕脑胀,疼得看不进去书,耽搁了钱和时间,算下来也是一样。

小保安给我出主意,叫我白天就去国家图书馆学习。

“我能去吗?”我有点紧张。

“当然啊,人人都可以。”

“可我不是北京本地人。”我还是有点迟疑,我真的能在这个城市享受到非市民以外的福利吗?

“那有啥?”小保安不以为然,“国家图书馆,那是国家的。”

我嗯了一声,终于勇敢前往了国家图书馆。

同行的还有姐妹们,大家路过过国图,可是从未进去过,跟我一样充满了巨大好奇心。

国图很大,我们顺着网上的攻略走到了可以自习的那个楼前面,随后登记自己的名字,领了一份卡片,就能进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